注册建筑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注册建筑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网友总结关于2018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复习攻略

2017-09-08 10:43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一、建筑材料与构造

  这是一门比较难过的客观题科目。说起这门,很多人都会头疼,更有甚者会在这门上轮回。考试内容“博大精深”,“纷繁复杂”,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看了题目都不知道该去哪本书里找答案。我也知道这门不好过,也怕轮回,因此在这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复习这门没什么诀窍,就是多看,这门课因为知识点太多,所以突击复习不太容易过,除非你是过目不忘(可惜我们一般人都不具备这种功夫,即使有这种人,也是屈指可数、凤毛鳞角)。

  二、水暖电设备

  这部分教材要认真看了,不但与技术作图有很大关系,而且在平时做项目,建筑做为龙头专业与其它工种配合时,也是需要了解和熟悉的,因而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是规范,教材中大部分章节其实都是从规范中截取的:如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注意:要看和我们建筑有关的部分,特别专业的部分。

  三、热工与节能

  首先,一些专用名词的概念、计算公式要理解,单位要记劳,相互之间的关系要搞清楚,没有捷径,就是看教材、背。其次是规范:民用建筑热工规范、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四、建筑光学与声学

  这部分更简单,就看教材,把知识点记劳。这块规范大家可能比较生疏: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建筑隔声评价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有时间了就踅摸踅摸,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看了这些规范,你会发现,不是题目出的偏,原来是自己没有复习到。

  五、复习方法

  复习前可以大概浏览一下习题集里或是往年考题中会考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知道怎么答也没关系。然后开始看书,材料主要是看教材,构造方面教材和规范缺一不可。工作中可以提高的也就是建筑师的素养——规范的熟悉和理解程度,推理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等~~

  六、复习攻略

  1、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

  一个字就是:背。都是建筑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看两三个晚上,就能过了。我们过一门的同事,过的全是这门。

  2、建筑设计(知识题)

  其他的还挺容易,难的就是规范。如果平常做设计多注意规范,考前温习一下建筑史就差不多了。

  3、建筑结构

  计算题其实都挺简单,如果时间倒退到我大三的时候,过这门轻轻松松,但现在不行了。考前一个月左右开始做题和看书,不能太早,太早的话考前容易全忘了。

  4、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看教材,背,做课后习题,不难。平常做方案的时候多和设备的人配合几次,设备的活明白了一点都不难。

  5、建筑材料与构造

  背,平常要关注构造,但看复习资料最重要。

  6、建筑经济施工和业务

  是仅次于第一门的容易科目,拿出你大学时突击复习期末考试的状态,考前复习4、5天(每天2-3小时),很好过。

  7、8、9三门作图题

  场地设计相对简单,就那么几种题型,看参考书做例题对考试很有用。工作中要认认真真研究每个方案的总平面,这对考试来说是很好的训练。建筑技术设计需要背,即构造和设备等等,这些平常接触的少。

  建筑设计绝对不考创意和构思,不要想太多,紧扣题目的要求,你会发现只有一种可能的答案,就相当于一个数学题,或者说是脑筋急转弯,看你平常的素养了。

  最后说几个建议:

  a-考前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看书

  b-就算没复习也要去考,至少看看题型(尤其是作图题)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lala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