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26699
  • 官方号
    微信公众号
    热门资讯,实时推送
    微信号:jianshe99zb
    官方视频号
    免费直播,订阅提醒
    微信扫码即可关注
    考试指导老师
    扫码了解并领取资料
    微信扫码即可添加
    官方抖音号
    分享更多建工日常
    抖音扫一扫关注
  •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北京正保建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苹果版本:8.5.0

    安卓版本:8.5.0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一级造价工程师 > 备考资料 > 复习资料

    2019年造价工程师考试工程计价知识点: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

    2018-12-18 15:22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打印
    字体:

      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时间预计在10月下旬,在考试之前建设工程教育网小编将持续为考生更新造价工程师考试知识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希望能通过这种日积月累的学习,帮助大家熟练掌握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知识点。

      复习造价工程师考试,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为了帮大家尽快进入备考状态,网校为大家准备了造价工程师考试知识点,真心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好这些内容,为考试打好基础!

      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计价》知识点: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已经准备好啦,大家快来学习吧!

      相关推荐:2019年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计价》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1.材料的分类

      根据材料消耗的性质划分:必需的材料消耗、损失的材料;

      根据材料消耗与工程实体的关系划分:实体材料、非实体材料。

      2.确定材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现场技术测定法:

      又称为观测法,是根据对材料消耗过程的测定与观察,完成产品数量和材料消耗量的计算。

      适用于确定材料损耗量,还可以区别可以避免的损耗与难以避免的损耗。

      实验室试验法:

      主要用于编制材料净用量定额。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更深入、更详细地研究各种因素对材料消耗的影响,其缺点在于无法估计到施工现场某些因素对材料消耗量的影响。

      现场统计法:

      是以施工现场积累的分部分项工程使用材料数量、完成产品数量、完成工作原材料的剩余数量等统计资料为基础,获得材料消耗的数据。比较简单易行,但也有缺陷:一是该方法一般只能确定材料总消耗量,不能确定净用量和损耗量;二是其准确程度受到统计资料和实际使用材料的影响。只能作为辅助性方法使用。

      理论计算法:

      是根据施工图和建筑构造要求,用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出产品的材料净用量的方法。这种方法较适合于不易产生损耗,且容易确定废料的材料消耗量的计算。

      1)标准砖用量的计算

      如每m3砖墙的用砖数和砌筑砂浆的净用量计算公式:

      砂浆用量:

      B=1-砖数×砖块体积(砖的净体积)

      标准砖的尺寸:

      材料的损耗一般以损耗率表示。材料损耗率可以通过观察法或统计法确定。材料损耗率及材料损耗量的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

      总消耗量=净用量+损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

      2)块料面层的材料用量计算

      每100m2面层块料数量、灰缝及结合层材料用量公式如下:

      100m2灰缝材料净用量=[100-(块料长×块料宽×100m2块料用量)]×灰缝深

      结合层材料用量=100m2×结合层厚度

      上述内容是为考生整理的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工程计价知识点,网校将会持续为考生更新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知识点,更多知识点可以进入一级造价工程师复习资料栏目查看!

    • 公开课
    • 辅导课程
    • 免费直播
    新人有礼:体验课+免费资料+专享优惠
    精品题
    上千道典型习题
    仿真密卷 3
    仿真历年考点题
    专业题目解析
    单科¥89元起
    查看详情
    正保刷题宝

    · AI智能组卷

    · 海量试题

    · VIP解锁全部

    限时免费体验
    学习社区
    • 备考交流
    • 微信
    • 抖音
    • 视频号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共同进步!
    寻找学习搭子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