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燃烧与火灾的过程和形式
1)分解燃烧。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气体,与氧气进行的燃烧。
2)蒸发燃烧。可燃液体遇热蒸发,蒸气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
3)混合燃烧。可燃气体和阻燃气体,先混合,遇点火源即发生燃烧。往往能造成重大损失。
4)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与氧气边混合边燃烧。
火灾的基本概念及参数
着火延滞期时间:是指可燃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从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混合气体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称为诱导期。
闪燃:可燃物表面或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如:汽、煤、(轻、重)柴、蜡、渣油的密度依次增大,闪点升高,自燃点降低。
引燃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够触发初始燃烧化学反应的能量。影响因素:温度、释放的能量、热量和加热时间。
闪点:在规定条件下,物质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
初起期:此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
发展期:轰然发生在这一阶段;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
燃烧的机理。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链反应理论。
氢气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4%就不能点燃;空气中的氧气低于14%,常见可燃物就不会燃烧。
当可燃物和氧化剂开始发生燃烧后,为使化学反应能够持续下去,反应区内还必须能够不断生成活性基团。如果除去活性基团,链反应中断,连续的燃烧也会停止。

- · 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参数有:最小点火能、着火延滞期、闪点、着火点、自燃点等。关于火灾危险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
- · 下列关于气瓶安全泄压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已知某混合气体中,甲烷占60%,乙烷占30%,丙烷占10%,各组分相应的爆炸下限分别为5%、3.22%和2.37%,则该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为( )%。
- · 会导致爆炸性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变大的条件是( )。
- ·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2%~74.5%,则一氧化碳的危险度是( )。
- · 可燃气体爆炸一般需要可燃气体、空气或氧气、点火源三个条件。但某些可燃气体,即使没有空气或氧气参与,也能发生爆炸,这种现象叫作分解爆炸。下列各组气体中,均可以发生分解爆炸的是( )。
- · 人们在山上开采石料时,将火药装入火药管,引爆火药就能将巨大的石头粉碎成小块石子,这主要运用了爆炸的( )特征。
- · 根据燃烧发生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可将燃烧现象分为闪燃、自燃和着火。油脂滴落于高温部件上发生燃烧的现象属于( )。
- · 下列关于火灾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蜡烛常作为家庭照明用具,其燃烧的基本原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