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原位置探测原理
自然界广泛存在着3个天然放射系列,即铀系列、钍系列和锕系列。因其半衰期长,故能作为母体核素存在于岩石、土壤、煤系等介质中,铀、钍、锕经过一系列衰变均产生一个在常温常压下气溶胶态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核素氡(Rn),其半衰期最长,故将氡作为信息来研究地球动力现象和辐射危害。
氡为放射性同位素,其衰变的子体为固体粒子,主要指的是铀系的衰变体Rn-222以及它的衰变子体,在测量时既可测氡气,又可测其子体来反映母体核素的形态及变化状况。氡子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们能牢固地附着在器物的表面,因此可将氡或其子体收集进行测量。
氡气由地下向上迁移,是以对流为主的垂直移动,当地下温度、压力发生变化时,如煤层自燃产生的高温高压,将会使氡气由下向上运移的速率增加。这样,在火区的氡气的浓度值将高于未燃前非火区的氡气浓度值。总之,当其它条件相近而地下有煤层自燃存在热源时,氡气向上运移的速率和数量将大大增加,就会在发热区上方产生一定的氡气浓度差异,故能用测氡法间接的描述氡浓度的变化,以此精确确定地下火区的位置和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