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性职业性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
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可分为3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噪声。
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噪声聋,
2、振动及振动病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
1)非电离辐射
a)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微波对机体的影响分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两类,加热含水分组织可造成机体热伤害,非致热效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分泌和心血管系统。
b)红外线白内障是长期接触红外辐射而引起的常见职业病。
c)紫外线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辐射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
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d)激光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由其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可引起机体内某些酶、氨基骏、蛋白质、核酸等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等。
激光对皮肤也可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放射病
a)全身性放射性疾病;
b)局部放射性疾病;
c)放射所致远期损伤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的,包括急性、慢性外照射放射病,外照射皮肤放射损伤,和内照射放射病等四种。
4、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
异常气象条件包括:
1)空气温度;2)湿度;3)风速;4)辐射热;5)气压异常。
气象条件下的作业类型有: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散热量大于23 W/m3﹒h或84 kJ/m3﹒h;
2)高温高湿作业。车间气温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煤矿深井井下气温达30℃,相对湿度达95%以上。
3)夏季露天作业。
4)低温作业。
5)高气压作业。
6)低气压作业。
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列入国家职业病目录的有3种:
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











扫一扫立即下载
扫码添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