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监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一)监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最高管理者要统一各管理层的思想认识,确定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
2.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体系目标
方针: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发布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目标:质量目标,质量方面追求的目的。在质量方针给定的原则框架下,监理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可测量的质量目标。
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原则
| 符合性 | 符合质量方针、目标;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两个符合,也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本要求 | 
| 确定性 | 质量活动描述,必须具有确定性。何时、何地、由谁、依据什么文件、怎么做及保留什么记录等加以明确。目的是保证过程的一致性、产品的稳定性 | 
| 相容性 | 文件间协调一致不产生矛盾,承担好相应的任务,从策划开始就应该保持文件的相容性 | 
| 可操作性 | 符合监理单位的客观实际,体系文件得以贯彻的重要前提 | 
| 系统性 | 是一个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监理单位站在系统的高度编制文件 | 
| 独立性 | 质量管理评价方面,贯彻此原则。评价人员独立于被评价的活动,保证客观、真实、公正性 | 
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三层次)

| 程序文件 | 六个基本程序文件:文件控制、质量记录控制、不合格品控制、内部审核控制、纠正措施控制和预防措施控制。 | 
| 作业文件 | 指导监理工作开展的技术性文件。 | 
| 质量记录 | 编写程序性文件的过程中,同时编制各种质量记录表格。 一类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合同评审记录、内部审核记录、管理评审记录、培训记录、文件控制记录等。(与文件有关) 另一类是与监理服务“产品”有关的质量记录:旁站记录、材料设备验收记录、纠正预防措施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等。  | 
(二)监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1.有效运行的要求

2.审核的分类与目的
| 分类 | 定义 | 
| 内部审核 | 监理单位内部的质量保证活动。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自我改进。 认证前,一般需进行2~3次。  | 
| 管理评审 | 管理评审是由监理单位最高管理者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及其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作的正式评价。 | 
管理评审的目的:
(1)对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否适应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作出正式的评价;
(2)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的环境变化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3)调整质量管理体系结构,修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整有效,持续改进。
2.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称管理体系注册)
(1)含义
证明企业的管理体系符合某一管理体系标准,具有质量保证能力的活动。
必须经过体系认证机构的确认,并颁发体系认证证书或办理管理体系注册。
(2)认证与认可的区别
认可:授权机构依据程序对某个组织或个人具有从事特定任务的能力予以正式承认。
认可对象:从事特定任务的团体或个人,可以认证机构、认证人员、培训机构等。
认可证明方式:认可证书或注册资格证书。
区别
| 分类 | 认证 | 认可 | 
| 进行单位 | 第三方 | 授权机构 | 
| 形式 | 书面保证 | 正式承认 | 
| 效果 | 证明认证对象与认证所依据的标准符合性 颁发体系认证证书  | 证明认可对象具备从事特定任务的能力 认可证书或注册资格证书  | 
             
                    




                                
                                
                                




                            
                            
                            
                            
                        
                    
                
                    
                
                    
扫一扫立即下载
				
扫码添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