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一级造价师考试备考中要对知识点做好筛选和提炼,有的放矢地去学习,备考效率就会有所提高。今天就为大家带来2020年一级造价师第四章第三节知识点4:功能评价,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知识点4:功能评价
一、总述
评定功能的价值,找出实现功能的最低费用作为功能的目标成本(又称功能评价值),以功能目标成本为基准,通过与功能现实成本的比较,求出两者的比值(功能价值)和两者的差异值(改善期望值),然后选择功能价值低、改善期望值大的功能作为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对象。
二、功能现实成本C的计算
1.功能现实成本的计算
在计算功能现实成本时,需要根据传统的成本核算资料,将产品或零部件的现实成本换算成功能的现实成本。
当一个零部件具有多项功能或与多项功能有关时,就需要将零部件成本根据具体情况分摊给各项有关功能。
表4.3.2 功能现实成本计算表
零部件 | 功能区或功能领域 | |||||||
序号 | 名称 | 成本(元) | F1 | F2 | F3 | F4 | F5 | F6 |
1 | 甲 | 300 | 100 | 100 | 100 | |||
2 | 乙 | 500 | 50 | 150 | 200 | 100 | ||
3 | 丙 | 60 | 40 | 20 | ||||
4 | 丁 | 140 | 50 | 40 | 50 | |||
C | C1 | C2 | C3 | C4 | C5 | C6 | ||
合计 | 1000 | 150 | 90 | 250 | 240 | 50 | 220 |
2.成本指数的计算
指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在全部成本中所占的比率。
三、功能评价值F的计算
功能评价值F(目标成本),指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
功能重要性系数评价法是一种根据功能重要性系数确定功能评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功能划分为几个功能区(即子系统),并根据各功能区的重要程度和复杂程度,确定各个功能区在总功能中所占的比重,即功能重要性系数。然后将产品的目标成本按功能重要性系数分配给各功能区作为该功能区的目标成本,即功能评价值。
【2018试题·单选题】价值工程应用对象的功能评价值是指( )。
A.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
B.价值工程应用对象的功能与现实成本之比
C.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高成本
D.价值工程应用对象的功能重要性系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评价。对象的功能评价值F(目标成本),是指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它可以理解为是企业有把握,或者说应该达到的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参见教材P209。
1.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
功能重要性系数又称功能系数或功能指数,是指评价对象(如零部件等)的功能在整体功能中所占的比率。
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的关键是对功能进行打分,常用的打分方法有强制打分法(0—1评分法或0—4评分法)、多比例评分法、逻辑评分法、环比评分法等。
【例题·多选题】在价值工程活动中进行功能重要性评价时,可用于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的方法有( )。
A.强制评分法
B.排列图法
C.多比例评分法
D.因素分析法
E.环比评分法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评价。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的关键是对功能进行打分,常用的打分方法有强制打分法、多比例评分法、逻辑评分法、环比评分法等。参见教材P210。
(1)环比评分法。又称DARE法。
表4.3.3 功能重要性系数计算表
功能区 | 功能重要性评价 | ||
暂定重要性系数 | 修正重要性系数 | 功能重要性系数 | |
(1) | (2) | (3) | (4) |
F1 | 1.5 | 9.0 | 9/19=0.47 |
F2 | 2.0 | 6.0 | 6/19=0.32 |
F3 | 3.0 | 3.0 | 3/19=0.16 |
F4 | 1.0 | 1/19=0.05 | |
合计 | 19.0 | 1.00 |
①根据功能系统图决定评价功能的级别,确定功能区F1、F2、F3、F4,上表第(1)栏。
②对上下相邻两项功能的重要性进行对比打分—暂定重要性系数。
③对暂定重要性系数进行修正。
④将第(3)栏中各功能的修正重要性系数除以全部功能总分19.0,即得各功能区的重要性系数。
【例题·单选题】某产品有F1、F2、F3、F4四项功能,采用环比评分法得出相邻两项功能的重要性系数为:F1/F2=1.75,F2/F3=2.20,F3/F4=3.10,则功能F2的重要性系数是( )。
A.0.298
B.0.224
C.0.179
D.0.136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评价。设功能修正重要性系数F4=1,故F3=3.1,F2=3.1×2.2=6.82,F1=3.1×2.2×1.75=11.935,合计=22.855。所以,功能重要性系数F4=1/22.855=0.0438,F3=3.1/22.855=0.1356,F2=6.82/22.855=0.2984,F1=11.935/22.855=0.5222。参见教材P209。
(2)强制评分法。又称FD法,包括0-1评分法和0-4评分法两种方法。
①0-1评分法。
0-1评分法是请5~15名对产品熟悉的人员参加功能的评价。首先按照功能重要程度一一对比打分,重要的打1分,相对不重要的打0分,根据每个参与人员选择该零部件得到的功能重要性系数Wi,可以得到该零部件的功能重要性系数平均值W。
通常将各功能累计得分加1分进行修正,用修正后的总分分别去除各功能累计得分即得到功能重要性系数。
表4.3.4 功能重要性系数计算表
零部件 | A | B | C | D | E | 功能总分 | 修正得分 | 功能重要性系数 |
A | × | 1 | 1 | 0 | 1 | 3 | 4 | 4/15=0.267 |
合计 | 10 | 15 | 1.00 |
②0-4评分法。
0-1评分法中的重要程度的差别仅为1分,不能拉开档次。为弥补这一不足,将分档扩大为4级,其打分矩阵仍同0-1评分法。档次划分如下:
F1比F2重要得多:F1得4分,F2得0分;
F1比F2重要:F1得3分,F2得1分;
F1与F2同等重要:F1得2分,F2得2分;
F1不如F2重要:F1得1分,F2得3分;
F1远不如F2重要:F1得0分,F2得4分。
以各部件功能得分占总分的比例确定各部件功能评价指数。
功能评价指数大,说明功能重要;反之,功能评价指数小,说明功能不太重要。
【例题·单选题】采用0-4评分法确定产品各部件功能重要性系数时,各部件功能得分见下表,部件A的功能重要性系数是( )。
部件 | A | B | C | D | E |
A | × | 4 | 2 | 2 | 1 |
B | × | 3 | 3 | 1 | |
C | × | 1 | 0 | ||
D | × | 3 | |||
E | × |
A.0.100
B.0.150
C.0.225
D.0.25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评价。部件A的功能重要性系数=9/40=0.225。参见教材P212。
部件 | A | B | C | D | E | 功能系数 | 功能重要系数 |
A | × | 4 | 2 | 2 | 1 | 9 | 0.225 |
B | 0 | × | 3 | 3 | 1 | 7 | 0.175 |
C | 2 | 1 | × | 1 | 0 | 4 | 0.100 |
D | 2 | 1 | 3 | × | 3 | 9 | 0.225 |
E | 3 | 3 | 4 | 1 | × | 11 | 0.275 |
40 | 1 |
【2014试题·单选题】价值工程应用中,采用0-4评分法确定的产品各部件功能得分见下表,则部件Ⅱ的功能重要性系数是( )。
部件 | Ⅰ Ⅱ Ⅲ Ⅳ Ⅴ |
Ⅰ | × 2 4 3 1 |
A.0.125
B.0.150
C.0.250
D.0.27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评价。部件Ⅱ的功能重要性系数=(2+3+4+2)/40=0.275。参见教材P213。
2.确定功能评价值F
(1)新产品设计
根据目标成本,利用已有的功能重要性系数,求得各个功能区的功能评价值,以此作为功能的目标成本,如表所示。
功能区(1) | 功能重要性系数(2) | 功能评价值F(3)=(2)×800 |
F1 | 0.47 | 376 |
F2 | 0.32 | 256 |
F3 | 0.16 | 128 |
F4 | 0.05 | 40 |
合计 | 1.00 | 800 |
(2)既有产品的改进设计
根据改进设计中新确定的功能重要性系数,重新分配既有产品的原有成本。正确分析和处理各功能区新分配成本与原分配成本之间的差异,合理确定各功能区的功能评价值。求出产品功能区的目标成本。
例:现设既有产品的现实成本为500元,即可计算出功能评价值或目标成本,见表4.3.6。
表4.3.6 既有产品功能评价值计算表
功能区 | 功能现实成本C(元) | 功能重要性系数 | 根据产品现实成本和功能重要性系数重新分配的功能区成本 | 功能评价值F(目标成本) | 成本降低幅度 |
(1) | (2) | (3)=(2)×500元 | (4) | (5) | |
F1 | 130 | 0.47 | 235 | 130 | — |
F2 | 200 | 0.32 | 160 | 160 | 40 |
F3 | 80 | 0.16 | 80 | 80 | — |
F4 | 90 | 0.05 | 25 | 25 | 65 |
合计 | 500 | 1.00 | 500 | 395 | 105 |
表4.3.6中第(3)栏是将产品的现实成本C=500,按改进设计方案的新功能重要性系数重新分配给各功能区的结果。
此分配结果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功能区新分配的成本等于现实成本,以现实成本作为功能评价值F。
②新分配成本小于现实成本,以新分配的成本作为功能评价值F。
③新分配的成本大于现实成本。具体分析:
若功能重要性系数定高了,将其适当降低;
若成本投入太少而不能保证必要功能,可以允许适当提高一些;
除此之外,即可用目前成本作为功能评价值F。
【例题·单选题】某产品的实际成本是2000,目标成本是1800,各部件的功能指数和成本指数如表所示,则部件ABC的成本改进期望值分别为( )。
部件 | 功能指数 | 实际成本 | 成本指数 |
A | 0.3 | 740 | 0.37 |
B | 0.3 | 560 | 0.28 |
C | 0.4 | 700 | 0.35 |
A.60,60,80
B.74,56,70
C.200,20,-20
D.140,-40,-1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评价。参见教材P212。
部件 | 功能指数 | 实际成本 | 成本指数 | 功能区成本 | 功能评价值(目标成本) | 成本降低幅度 |
A | 0.3 | 740 | 0.37 | 0.3×1800=540 | 540 | 740-540=200 |
B | 0.3 | 560 | 0.28 | 0.3×1800=540 | 540 | 560-540=20 |
C | 0.4 | 700 | 0.35 | 0.4×1800=720 | 700 | 700-720=-20 |
四、功能价值V的计算及分析
1.功能成本法
第i个评价对象的价值系数V=第i个评价对象的功能评价值F/第i个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C
(4.3.5)
项目序号 | 子项目 | 功能重要性系数① | 功能评价值 | 现实成本 | 价值系数 | 改善幅度 |
1 | A | |||||
合计 |
功能的价值系数计算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
(1)V=1。功能评价值等于功能现实成本,表明评价对象的功能现实成本与实现功能所必需的最低成本大致相当。评价对象的价值为最佳,无需改进。
(2)V<1。功能现实成本大于功能评价值,表明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偏高,而功能要求不高。一种可能是由于存在着过剩的功能,另一种可能是功能虽无过剩,但实现功能的条件或方法不佳,以致使实现功能的成本大于功能的现实需要。这两种情况都应列入功能改进的范围,并且以剔除过剩功能及降低现实成本为改进方向,使成本与功能比例趋于合理。
(3)V>1。功能现实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表明该部件功能比较重要,但分配的成本较少。此时,应进行具体分析,功能与成本的分配问题可能已较理想,或者有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应该提高成本。
应注意一个情况,即V=0时,要进一步分析。
如果是不必要的功能,该部件应取消;但如果是最不重要的必要功能,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例题·单选题】应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功能评价时,表明评价对象的功能与成本较匹配,暂不需考虑改进的情形是价值系数( )。
A.大于0
B.等于1
C.大于1
D.小于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评价。V=1,评价对象的价值为最佳,无需改进。参见教材P214。
2.功能指数法
又称相对值法。利用功能指数与相对应的成本指数进行比较,得出价值指数VI:
第i个评价对象的价值指数VI=第i个评价对象的功能指数FI/成本指数CI
价值指数的计算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
VI=1 | 功能比重与成本比重大致平衡,功能的现实成本合理 |
VI<1 | 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大于其功能比重,目前所占的成本偏高,将评价对象列为改进对象,改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 |
VI>1 | 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小于其功能比重。原因:第一,现实成本偏低,不能满足应具有的功能要求,改善方向是增加成本;第二,存在过剩功能,改善方向是降低功能水平;第三,功能很重要而消耗的成本却很少的情况,不列为改进对象 |
【2015试题·单选题】某产品甲,乙,丙,丁4个部件的功能重要性系数分别为0.25,0.30,0.38,0.07,现实成本分别为200元,220元,350元,30元。按照价值工程原理,应优先改进的部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评价。成本系数分别为200/800=0.25,220/800=0.275,350/800=0.4375,30/800=0.0375。价值系数分别为:0.25/0.25=1,0.30/0.275=1.09,0.38/0.4375=0.87,0.07/0.0375=1.87,丙部件价值系数最小应优先改进。参见教材P216。
【例题·单选题】在价值工程活动中,通过分析求得某研究对象的价值指数VI,对该研究对象可采取的策略是( )。
A.VI<1时,增加现实成本
B.VI>1时,提高功能水平
C.VI<1时,降低现实成本
D.VI>1时,降低现实成本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评价。第i个评价对象的价值系统VI=第i个评价对象的功能指数FI/成本指数CI。(1)VI=1,评价对象的功能比重与成本比重大致平衡,合理匹配,功能的现实成本合理。(2)VI<1,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大于其功能比重,目前所占的成本偏高,将评价对象列为改进对象,改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3)VI>1,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小于其功能比重。原因有三种:第一,现实成本偏低,不能满足应具有的功能要求,改善方向是增加成本;第二,存在过剩功能,改善方向是降低功能水平;第三,功能很重要而需要消耗的成本却很少的情况,不列为改进对象。参见教材P216。
五、确定VE对象的改进范围
1.F/C值低的功能区域。
2.C-F值大的功能区域。成本改善期望值的表达式为:
△C=C-F (4.3.7)
【提示】使每个部件的价值系数(或价值指数)尽可能趋近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