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
土桩和灰土桩挤密地基是由桩间挤密土和填夯的桩体组成的人工“复合地基”。
做法
土桩和灰土桩的施工方法是利用打入钢套管(或振动沉管)在地基中成孔、通过挤压作用,使地基上得到加密,然后在孔内分层填入素土(或灰土、粉煤灰加石灰)后夯实而成土桩或灰土桩。回填土料一般采用过筛的粉质黏土,并不得含有有机质物质;采用湿粉煤灰;石灰用块灰消解形成的熟石灰。
适用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深度5~15m的湿陷性黄土或人工填土地基。
土桩主要适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
灰土桩主要适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
不适用
地下水位以下或含水量超过25%的土,不宜采用。
特点
土桩挤密地基由桩间挤密土和分层填夯的素土桩组成,土桩挤密地基可视为厚度较大的素土垫层。
在灰土桩挤密地基中,由于灰土桩的变形模量远大于桩间土的变形模量,因此只占地基面积约20%的灰土桩可以承担总荷载的1/2.而占地基总面积80%的桩间上仅承担其余1/2.
石灰桩
还有单独采用石灰加固软弱地基的石灰桩。石灰桩的成孔也是采用钢套管法成孔,然后在孔内灌入新鲜生石灰块,或在石灰块中掺入适量的水硬性掺和料粉煤灰和火山灰,一般的经验配合比为8:2或7:3.在拔管的同时进行振捣或捣密。利用生石灰吸取桩周土体中水分进行水化反应,生石灰的吸水、膨胀、发热以及离子交换作用,使桩周土体的含水量降低,孔隙比减小,使土体挤密和桩柱体硬化。柱和桩间共同承受荷载,成为一种复合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