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沥青路面坑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主要原因有:
1.水损害:水是导致沥青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当雨水通过裂缝、接缝等进入路基后,会软化土体和降低材料间的粘结力,使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坑槽。
2.材料老化: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的环境下,沥青材料会发生氧化反应,逐渐变硬变脆,失去弹性。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很小的裂缝也容易扩展成较大的损伤区域,最终形成坑洞。
3.施工质量不佳:如果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混合料的质量、拌合均匀度以及压实程度等关键环节,则可能造成路面结构内部存在空隙或者密实度不均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使路表在受力时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加速破坏过程。
4.超载超限运输:重型车辆特别是那些严重超出设计荷载标准的货车频繁行驶于同一路段上,会对路面造成极大的冲击和磨损作用,加剧了沥青面层的破损速度,并容易形成坑洞。
5.温度变化影响: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沥青材料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沥青会变得较为坚硬且脆弱;夏季高温时则可能过于软化。这些都会影响到路面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促使坑槽的产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要减少或预防沥青路面出现坑槽的现象,需要从材料选择、施工质量控制、日常维护保养以及合理规划交通流量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