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专业资格考试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质量专业资格 > 复习指导 > 正文

复习指导:5S管理的50个问与答(二)

2008-11-26 08:47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1问:5S管理活动在公司处于什么状况时开展最适合?

  答:一般说来,不要在大家被订单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生产旺季及无动摇军心的事情发生(如:重大人事变更)的时期均可。

  12问:5S管理推行会不会造成浪费更多的时间在表面形式的管理上?

  答:花在“表面”上的时间,会有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回报。

  13问:任何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5S管理活动强调团体精神,要求所有员工秩序化、规范化,会不会影响个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会不会限制个人的自由?

  答:不会影响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5S管理活动只是要求对日常工作中“定型的部分”规范化,效率化。对需要发挥智慧的工作没有任何限制。至于是否限制个人的自由,那种只顾自己方便,|建设工程教育网|不管别人是否方便,不顾整体利益的“自由”将会受到限制。我认为与其说限制了个人的自由,不如说是提升了人的品质,养成了依规定办事的良好习惯。当个人所追求的“自由”损坏到团队整体的提升时,这种人对团队来说是多余的。

  14问:5S管理活动对于生产管理是否可认为是“万能药”?

  答:不是。生产管理系统包含诸如定单管理、采购管理、仓库管理、制程管理、生产计划、进度控制等子系统,而5S管理活动是一项规范现场、现物,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人的品质的基础工程,它并不专门去改变这些子系统。当然,5S管理活动的实施,客观上会对生产管理系统带来良好的影响。

  15问:5S管理活动能否覆盖企业所有的管理?

  答:全员都要参加5S管理活动,人的品质得以提升,工作更加有效率、工作品质更加有保障,从此意义上来讲,5S管理活动覆盖了企业所有的管理。

  16问:对于不能脱岗的班组长,怎样在生产过程中对部下进行5S管理考核?

  答:首先,不能脱岗的程度如何,若像某些设备操作岗位,离开一会没有关系的话,自然不定时地巡视就已可能,若像流水线上岗位一秒都不能脱岗的话,在生产过程中对部下进行5S管理考核就不可能了,此时应考虑由其它人员来进行考核。此外,应该注意的一点是:考核是多层次的,要结合车间、工厂的考核来进行综合评价。比方说,某某负责的区域在工厂组织的不定时巡视时被判定有欠点,将对该员工进行扣分处理。

  17问:请问有没有频临破产的企业通过推行5S管理活动而启死回生的?

  答:5S管理活动会带来巨大的效果,但在频临破产时才想起要推行5S管理活动,恐怕已为时过晚。居安思危,建议在企业陷入困境之前,推行5S管理活动,强练内功,领先竞争对手一步。

  18问:“要”与“不要”的基准可由主管制定,若发生不适合某些岗位的情况怎么办?

  答:尽量与部下多沟通,制定出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基准。万一出现不合适条款,请尽快修正。

  19问:5S管理活动包括五个方面,但最终在于素养,而素养的提高不是靠一些制度就能提高的,对于员工普遍素养较差的企业也适用吗?

  答:5S管理活动是“改变现场、提升人的品质”的一项活动,良好的素养就是通过5S管理活动而建立起来的。

  20问:5S管理活动开展的同时,再配合些什么活动会更好些?

  答:5S管理活动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建设工程教育网|应该投入较多的精力。当然,在5S管理活动推行中,视情况配合一些诸如目视管理强化月、礼貌活动月、节约能源活动月等会使5S管理活动的推行取得更加满意的有形及无形的效果。

延伸阅读:复习指导 5S管理 问答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