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湖泊、水库的水量平衡关系式:W入=W出+W损±?W
W入—湖(库)的时段来水总量,包括湖库面降水量,水汽凝结量,入湖库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W出—湖(库)的时段内出水量,包括出湖库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与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等;W损—时段内湖(库)的水面蒸发与渗漏等损失总量;?W—时段内湖(库)蓄水量的增减值。
②湖泊、水库的动力特征。湖流:湖、库水在水力坡度力、密度梯度力、风力等作用下产生沿一定方向的流动。按成因,可分为风成流、梯度流、惯性流和混合流。湖流环状流动可分为水平环流、垂直环流和兰米尔环流(在表层形成的螺旋形流动)。湖水混合:湖、库水混合的方式分为紊动混合(由风力和水力坡度作用产生)和对流混合(由湖水密度差异引起)。波浪:湖泊中的波浪主要是由风引起的,又称为风浪。波漾:湖、库中水位有节奏的升降变化,称为波漾或定振波。
③水温(较明显的季节性与垂直变化)。容积和水深较小的湖泊,没有温度垂直分层。容积和水深较大的湖泊或水库,水温呈垂向分层。水温垂向分布有三个层次,上层温度较高,下层温度较低,中间称为温跃层。湖(库)水温是否分层,比较简单的而常用的是通过湖(库)水替换的次数指标α和β经验性标准来判别。α=年总入流量/湖库总容积;β=一次洪水总量/湖库总容积。当α<10,认为湖(库)为稳定分层型;当α>20,认为湖(库)为混合型。最简单经验判别法,即以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H>10m时,认为下层水常不受上层影响而保持一定的温度,此种为分层型;反之若H≤10m,湖泊、水库可能是混合型。
常用水文特征值的获取方法:收集资料法、实测法和公式计算法。首先应向有关的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等部门收集现有资料,当资料不足时,应进行一定的水文调查和水质调查,特别需进行与水质调查同步的水文测量。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行,必要时,其他时期可进行补充调查。水文测量的内容与拟采用的EI预测方法密切相关。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