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在早期落后于世界20年。70年代以前虽然在环境医学、不污染治理技术等方面已经有了零星的研究工作,但大家基本上不知环境科学为何物。1972年,联合国人类与环境会议召开后,1973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环保大会,环境保护的概念才进入我国,取代了“三废”的概念。当昌两项主要工作是北京做的:其一昌官厅水库的水污染和水源保护,当时组织了北京市的大专院校、中科院等专家合作,为全国的水源保护工作起到了带头作用;其二是西郊环境质量评价,是全国第一个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后来由此发展为环境影响评价,打破了环境保护中的专业界限,将水、气、土、噪声等糅合在一起,开展综合性研究工作,这在全国是领先的,推进了全国环境科学的发展。我国大气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略落后于对水的研究,这方面的第一项研究是兰州西固石油化工区的光化学烟雾,是由甘肃省和北京大学共同合作进行的。在此基础上中国的环境科学迅速发了起来。总的来讲,我国70年代注重局部污染;80年代赶上国际步代,开展区域性研究,如酸雨、光化学烟雾等;90年代我们基本上开始努力互国际保持同步。
另一个特点是,我国环境污染的发展比环境科学的发展要快,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我国酸雨面积已占到了国土面积的近30%,84个城市中降水pH小于5.6的(即酸雨)已占43个城市;而酸雨频率高于60%的有24个;沙漠化的土地已占到了17.6%,并且每年以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50亿亩草场在退化;15%-20%动物物种受到威胁;固废和垃圾年产量达7亿吨,未蝗累积达70亿吨,垃圾围城现象日趋严重;水资源短缺成了不能解决的老问题,78%的城市河段不能再用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7大水系重点河段达标的只有32%,三类标准29%,四、五类标准的39%,水污染问题形势严峻。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