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环境影响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辅导资料(11)

2010-09-17 09:10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五、水利的有关专项规划

  1、流域、区域涉及江河、湖泊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和供水、水力发电等专业规划

  注意:水电站建设属于水电站建设项目环评,而水电规划有水电规划环评,前者如2005年由于没有进行环评而被环保总局叫停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项目”。当然,后来补办了手续而有进行了开工建设。在这一事件中,负责这个水电站建设的某些人说“主体工程没有开工不算开工”,所以可以正常的办理手续。但是,根据我国《环评法》规定:环保部门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之前,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后者如2007年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曲什安河上游水电规划;金沙江上游水电规划环评报告等。

  2、设区的市级以上跨流域调水规划

  跨流域调水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对于从一个流域向另一个流域调配水量所产生的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的预测和评估。从一个水资源丰沛的流域向严重缺水的另一个流域输送水量,往往是一项路途遥远、耗资巨大的战略性工程,会给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跨流域调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评价凋水工程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为工程方案论证和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规划或补偿措施,使不利影响减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和待深化研究的课题。

  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将评价范围分为丹江口库区、汉江中下游及长江河口区、输水干线及供水区3部分。考虑的环境因子,丹江口库区部分有:自然环境方面包括水文情势、局地气候、水温、水质、环境地质、土地、库区泥沙淤积、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社会环境方面包括移民、人群健康、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施工环境等。汉江中下游及长江河口区部分有:自然环境方面包括水文情势、水温、水质、泥沙及河床冲淤、水生生物、河口生态环境等;社会环境方面包括防洪、工农业及生活用水、航运等。输水干线及供水区部分有:自然环境方面包括水质、交叉河流防洪、排涝、调蓄水体、生态环境、环境地质、地下水与土壤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社会环境方面包括工业及生活用水、农业生产、人群健康、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工程占地与移民、施工环境、交通等。

  3、设区的市级以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六、交通的有关专项规划

  1、流域(区域)、省级内河航运规划;例如《江西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2、国道网、省道网及设区的市级交通规划;例如《江西省2020年高速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3、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总体规划;例如2007年交通部审查通过的连云港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

  4、城际铁路网建设规划

  5、集装箱中心站布点规划

  6、地方铁路建设规划

  七、城市建设的有关专项规划

  直辖市及设区的市级城市专项规划

  八、旅游的有关专项规划

  省及设区的市级旅游区的发展总体规划

  九、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1、矿产资源:设区的市级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土地资源:设区市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3、海洋资源:设区的市级以上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4、气候资源: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注意: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没有林业的有关专项规划,而后面编制篇章或说明中有林业的指导性规划;每一个专项规划都有“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的空间范围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