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规定,下列哪些建筑边坡可不进行稳定性评价( )。
A.选作建筑场地的自然边坡
B.由于开挖或填筑形成井需要进行稳定性验算的边坡
C.施工期未出现不利工况的边坡
D.使用条件发生变化的边坡
2、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CB50330-2002)中的相关规定,在确定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质边坡和较大规模的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宜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
B.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边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
C.对可能产生折线滑动的边坡宜采用折线滑动法进行计算
D.当边坡破坏机制复杂时,宜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
3、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对边坡工程进行勘察时,每层岩土主要指标的试样数量应满足( )。
A.土层不少于9个,岩石抗压强度不少于6个
B.土层不少于9个,岩石抗压强度不少于5个
C.土层不少于5个,岩石抗压强度不少于9个
D.土层不少于6个,岩石抗压强度不少于9个
4、某岩石边坡坡率为1:0.2,存在倾向与坡面同向的软弱结构面。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为c=50kPa,φ=30°,弱面的倾角α=45°,岩石表观密度为了=23kN/m3,则该边坡能够保持稳定的最大高度为( )
A.23.57m
B.21.32m
C.28.73m
D.25.72m
5、桩顶受有轴向压力的竖直桩,按照桩身截面与桩周土的相对位移,桩周摩擦力的方向( )。
A. 只能向上
B.可能向上、向下或沿桩身上部向下、下部向上
C.只能向下
D.与桩的侧面成某一角度
6、以下何项不属于桩基础验算内容?( )
A.单桩受力验算
B.桩的数量计算
C.群桩地基承载力验算
D.桩基沉降计算
7、有一宽7m的条形基础,每延米基础布置直径为30cm的桩5根,桩中心距承台边0.3m,上部传至桩顶平面处的偏心垂直荷载为1800kN/m,偏心距为0.4m,边桩受到的最大荷载为( )。
A.350kN
B.400kN
C.450kN
D.500kN
8、对土层情况、各桩的直径、入土深度和桩顶荷载都相同的摩擦桩,群桩(桩距一般为桩径的3倍)的沉降量将比单桩( )。
A.大
B.小
C.大或小
D.两者相同
9、对于由端承桩组成的群桩,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η>1
B.ξ>1
C.ξ=1
D.η<1
10、对于矩形群桩在作沉降验算时,在桩端平面上,中心点的沉降量s0和角点的沉降量s1相比较,下面正确的选项为( )。
A.s0>s1
B.s0
C.s0=s1
D.无法判断
11、对于矩形群桩在作沉降验算时,在桩端平面上以下深度z 处,中心点的沉降量s0和角点的沉降量s1相比较,下面正确的选项为( )。
A.s0=s1
B.s0=2s1
C.s0=4s1
D.s1=4s1
12、对于桩基础而言,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于粘性、粉土不宜小于( )。
A.1d
B.2d
C.3d
D.4d
13、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的取值,对于非软土地区和软土地区桩端有良好持力层时,=( )。
A.1
B.1.1
C.1.5
D.1.7
14、采用静载荷试验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时,关于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各试桩极限承载力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各试桩实测值的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B.当各试桩极限承载力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最小值的30%时取各试桩实测值的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C.当各试桩极限承载力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最大值的30%时取各试桩实测值的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D.取各试桩实测值的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