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监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设备监理师 > 试题中心 > 正文

设备监理师《建筑工程经济》习题精选(14)

2010-11-24 10:37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下列各项属于营业外支出的是:(  )
  A.产成品盘亏损失
  B.材料盘亏损失
  C.投资发生的损失
  D.固定资产清理的损失
  E.无形资产处置损失

  2.下列各项属于营业外收入的是:(  )
  A.处理固定资产的净收益
  B.补贴收入
  C.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D.教育费附加返还款
  E.处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3.下列各项属于投资收益的是:(  )
  A.转让股票的净收益
  B.国库券的利息收入
  C.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
  D.公司债券的利息收入
  E.捐赠收入

  4.下列各项属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作为支出扣除的有:(  )
  A.非常损失
  B.企业违法经营的罚款
  C.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D.投资损失
  E.直接向贫困地区某单位的捐款

  5.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组成内容包括(  )。
  A.营业利润
  B.投资净收益
  C.营业外收入
  D.补贴收入
  E.营业外支出

  6.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包括(  )。
  A.主营业务利润
  B.其他业务利润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E.营业费用

  7.主营业务利润的组成内容包括(  )。
  A.主营业务收入
  B.主营业务成本
  C.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D.营业费用
  E.补贴收入

  8.下列项目中,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有(  )
  A.对外捐赠支出
  B.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C.违反经济合同的罚款支出
  D.债务重组损失

  9.下列项目中,应当作为营业外收入核算的有(  )
  A.非货币性交易过程中发生的收益
  B.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
  C.出租无形资产净收益
  D.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发生的评估增值
  E.收到退回的增值税

  10.下列项目中,不应该作为营业外收入核算的有(  )
  A.非货币性交易过程中发生的收益
  B.出租无形资产净收益
  C.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发生的评估增值
  D.因债权单位的原因而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E.存货盘盈

  11.下列资产中,其计提的减值准备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有(  )
  A.存货
  B.固定资产
  C.在建工程
  D.长期债权投资
  E.无形资产

  12.下列项目中,可能引起企业利润增加的有(  )
  A.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
  B.出租固定资产租金
  C.应收票据的利息
  D.溢价发行股票
  E.获得补贴收入

  13.企业的净利润是(  )后的余额。
  A.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
  B.利润总额减去利润分配总额
  C.营业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
  D.利润分配

  14.下列各项不属于营业外支出的是(  )
  A.固定资产盘亏的净损失
  B.非常损失
  C.坏账损失
  D.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

  15.下列交易和事项中,不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的是(  )
  A.对外捐赠支出
  B.债务重组损失
  C.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D.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