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注册建筑师 > 试题中心 > 正文

一级建筑师《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习题(6)

2011-02-15 11:33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避雷针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对于其直径的要求,下述(  )是错误的。
  A.当采用圆钢且针长在1m以下时,其直径不应小于8mm
  B.当采用圆钢且针长在1~2m以下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6mm
  C.当采用钢管且针长在1m以下时,其直径不应小于20mm
  D.当采用钢管且针长在1~2m以下时,其直径不应小于25mm
  提示:针长在1m以下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

  2.安全出口标志灯和疏散标志灯的安装高度分别以下列(  )为宜。
  Ⅰ安全出口标志灯宜设在距地高度不低于1.5m处;Ⅱ安全出口标志灯宜设在距地高度不低于2.0m处;Ⅲ疏散标志灯宜设在离地面1.5m以下的墙面上;Ⅳ疏散标志灯宜设在离地面1.0m以下的墙面上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提示:疏散照明宜设在安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1m以下的墙面上。

  3.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度超过(  )m时,这一高度以上的部分应采取防侧击雷和等电位措施。
  A.20
  B.30
  C.40
  D.50
  提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度超过30m时,这一高度以上的部分应采取防侧击雷和等电位措施。

  4.当利用铝合金板屋面作为雷电接闪器时,为防止雷击穿孔,其厚度不应小于(  )mm.
  A.2
  B.4
  C.5
  D.7
  提示:为了防止雷击穿孔,其厚度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铁板4mm;铜板5mm;铝板7mm.

  5.利用金属面做接闪器并需防金属板雷击穿孔时,根据材质要求有一定厚度,在下列答案中,(  )是正确的。
  A.铁板2mm、铜板4mm、铝板5mm
  B.铁板4mm、铜板5mm、铝板7mm
  C.铁板、铜板、铝板均为5mm
  D.铁板5mm、铜板4mm、铝板6mm
  提示:利用金属面做接闪器并需防金属板雷击穿孔时,厚度分别为铁板4mm、铜板5mm、铝板7mm.

  6.为降低跨步电压,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装置距建筑物入口处及人行道不应小于(  )m.
  A.1
  B.2
  C.3
  D.5
  提示:上述人工接地装置距建筑物入口处及人行道不应小于3m.

  7.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下述几种中(  )不存在。
  A.TN系统
  B.TT系统
  C.TI系统
  D.IT系统
  提示:TI系统不存在。

  8.灯具与图书等易燃物的距离应大于(  )m.
  A.0.1
  B.0.2
  C.0.3
  D.0.5
  提示:灯具与图书等易燃物的距离应大于0.5m.

  9.以下有关变电室的叙述,(  )是允许的。
  A.在变电所正对的上一层设一喷水池,并采取良好的防水措施
  B.电源进线来自建筑物东侧,而将变电室设在建筑物西侧
  C.为防止灰尘,将变电室设在密不透风的地方
  D.地下室只有一层,将变电室设在这一层
  提示:按规范当地下室仅有一层时,变电所允许放在地下室,应采取适当防水措施;变电所不应设在水池的正下方,应接近负荷中心,并宜采用自然通风。

  10.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没有要求
  提示: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为一级。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