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专业资格考试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质量专业资格 > 复习指导 > 正文

2011中级质量专业考试综合知识教材辅导11

2011-04-25 11:06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2. 质量经济性管理程序

  ISO/TR 10014《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给出质量经济性管理实施程序(图1.4-2)。程序显示,质量经济管理从确定和评审组织的过程开始,这使组织的质量经营活动及其相关的成本能够确定、测量和报告,同时也使组织能够确定、测量和报告顾客满意指数。在管理评审时,过程成本报告和顾客满意度报告可用来确定过程和顾客满意度改进的机会。组织管理者可根据成本利润等经济分析,考虑到短期和长期利润来确定是否采取质量改进活动的建议,以及是否规定改进活动。如果改进活动被确定和认可,则组织就可以计划和实施质量改进活动,并通过过程反馈信息来评价结果。反复实施,可以实现不断改进。

  组织可以通过质量经济性管理,确保过程朝满足顾客需要的方向而努力。

  首先识别和评审一个组织(如企业)的所有运作过程,然后从识别和监测全部过程成本与识别和监测顾客满意的情况,并各自形成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进行管理评审。通过评审,评价过程成本、顾客满意的程度和组织的整个经济效益,从中寻找任何改进的机会——包括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持续改进和全部的新产品与过程。在寻找和确定了需改进或持续改进的项目之后,应对此及相关的活动进行详细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并提出具体的质量改进活动方法和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实施后又重复上述的过程,同时识别和监测改进活动过程的实际成本和改进后顾客满意的程度。以此循环。

  这里,应注意的有如下几方面:

  (1)过程成本报告

  ①应从销售收入、费用投入或直接劳务等方面进行测算;

  ②应与质量改进活动的经济性有关的方面进行比较。

  (2)顾客满意报告

  ①应将顾客满意的监测结果转化为对于决策可以评估的形式(如顾客满意度指数);

  ②报告应包括监测活动的结果、资源和收集有关信息的方法;

  ③如有可能,报告还可以和以前的监测结果、趋势、行业规范或竞争信息进行比较。

  (3)管理评审

  ①应确定适当的时间间隔;

  ②比较计划及其采用的相关数据;

  ③分析和评估变化着的经济环境;

  ④根据分析,确定长期和短期计划的效果。

  (4)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确保所提出的改进活动已清楚地界定并形成计划;

  ②预测通过增加顾客满意的因素和减少顾客不满意的因素所产生的效果;

  ③评估由于增加了顾客满意引起的原有订单和新增顾客而增加的年收益;

  ④识别那些对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来说是小的现实利益;

  ⑤评估组织的内、外部的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的变化;

  ⑥比较所提出的改进活动的总体财务效果;

  ⑦比较改进活动投资的总体收益,决定是否进行。

  质量经济性管理的核心是综合考虑顾客满意和组织的过程成本、综合考虑顾客和组织的利益,从中寻找最佳结合点。标准尤其突出了顾客满意,指出应注意识别那些对于顾客来说那怕是小的现实利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就没有组织效益。因此,组织要提高效益就必须持续增强顾客满意。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