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201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前预测题(十)

2011-05-12 11:21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应当包括城市(  )等内容。
  A.硫化物的排放总量
  B.大气环境污染特征
  C.主要污染物的种类
  D.污染危害程度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一般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时段为(  )。
  A.可行性研究阶段
  B.初步设计阶段
  C.竣工验收阶段
  D.施工阶段

  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以(  )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A.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B.二氧化硫治理
  C.降低二氧化氮排放总量
  D.二氧化氮治理

  4.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报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并列入该文件附录中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  )审批。
  A.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B.发改委
  C.当地省级环保局
  D.行业主管部门

  5.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  )。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处分
  D.党内处分
  E.其他处分

  6.根据水道和河道的管理规定,禁止(  )。
  A.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
  B.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
  C.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D.围垦河道
  E.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

  7.《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实施(  ),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科技兴国战略
  C.科技发展观战略
  D.和谐社会战略

  8.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建设单位申请验收应当向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的验收材料中,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调查报告
  B.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C.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D.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9.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有下列哪些情况,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管理办公室将予以注销登记?(  )
  A.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以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名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的
  B.脱离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岗位3年以上的
  C.有效期满未获准再次登记的
  D.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E.主持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文件质量较差的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办理核设施选址审批手续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  )审查批准。
  A.地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