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滑坡
1)斜坡面不顺直,呈无规律的台阶状,呈现弧圈状或簸箕状低洼微地貌。坡面一般长有植物,较大的树木呈现“马刀树”、“醉汉林”。
2)滑坡岸坡常凸岸,将河流向对岸挤压,有时因滑体被冲走而成凹岸,但多残留有巨漂孤石,岸坡并有坍塌迹象。
3)河流阶地被超覆或剪断,阶地面不连续,堆积物层次不连续或上下倒置,产状紊乱。斜坡前缘有泉水或湿地分布,喜水植物茂盛。
4)滑坡后缘地带出现双沟同源或洼地,沟壁已较稳定,草木丛生。
5)滑坡体斜坡常呈上凹下凸起伏,前缘(土体)被挤出呈舌状凸起,地层不连续,产状不一致;两侧地层多有扰动和松动现象,有裂缝和拖曳褶曲;后缘壁较陡且有坍塌遗迹。
6)冲沟沟壁或人工边坡,有时可见滑坡滑动面痕迹。
(2)稳定滑坡
1)主滑体己堆积于前缘地段,堆积坡面已较平缓密实,建筑物无变形迹象。
2)滑坡壁多被剥蚀夷缓,壁面稳定,多长满草木。
3)河流已远离滑坡舌,不再受洪水淘刷,植被完好,无坍塌现象。
4)滑坡两侧自然沟谷稳定。
5)地下水出露位置固定,流量、水质变化规律正常。
(3)具有发生滑坡条件的斜坡
1)堆积土组成的上陡下缓的斜坡,岩(土)体中含有软弱夹层或不利于斜坡稳定的结构面。
2)破碎岩石组成的陡峻山坡。
3)岩浆岩、变质岩风化带组成的斜坡。
4)断层破碎带中的谷坡
5)堆、坡积层下伏不透水层,并具临空面的斜坡。
6)由软岩组成和间夹软弱层的顺层地区,特别是倾角在10°~30°的斜坡。
7)膨胀岩(土)地区边坡。
8)填筑土基底松软、地下水发育或积水,填筑前基底处理不当的斜坡。
9)不适当的工程施工,导致斜坡稳定条件发生恶化。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