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板面积大,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当,混凝土表面的游离水散发后,混凝土胶凝体失水收缩在板表面产生拉应力,而面层早期强度低不足以抵抗,这样因抗拉强度不足而导致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干缩裂缝。
模板支撑系统由于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足以及支模方式不当,致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局部变形而导致现浇板开裂,另外因模板材准备不足或模板周转过快,在未达到混凝土拆模强度时强行拆模且不能满足其上部的施工荷载而导致现浇板开裂。
施工单位浇捣混凝土时未设置板厚的标高控制点,板厚难以控制;有的施工单位甚至偷工减料,故意减少板厚,降低了现浇板的承载力,造成混凝土现浇板开裂。
(三)原材料原因粗骨料级配不好,有的工地使用细砂浇捣混凝土,造成相同等级混凝土的水泥浆用量增加,增加混凝土的收缩量。
砂石杂质含量高,骨料的杂质含量应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杂质含量超标不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会增加混凝土的裂缝。
三、三维施工技术所谓三维防裂施工技术,就是从设计、材料、施工工艺上综合处理,从而避免现浇板的裂缝现象。
(一)设计改革主要包括设计长度、钢筋配置、新材料配置、跨度及截面积5个方面的改革。
建筑物长度改革。建筑物设计长度一般控制在40米以内;钢筋配置改革。建筑物设计钢筋配置时,现浇板内采用小规格、小间距配置,板内配置间距在150毫米以内,屋面板采用双向配置,配置间距不允许超过150毫米中心放射配置。
这种配置能有效增加现浇板的抗裂性能,大大减少可见性裂缝;新材料配置。建筑物设计时,其外墙内保温应配置采用硅藻土隔热砂浆,并对墙厚度作具体规定,南墙可配置为15毫米,北墙可配置为30毫米,东西墙可配置为20毫米,其硅藻土隔热材料的导热参数小于0.12w/m.k,能很好地避免内外墙冷桥现象出现。
建筑物设计时斜屋面保温采用导热参数小于0.028w/m.k的厚聚苯乙烯泡沫型料板,弧形屋面保温采用2层,分别为25毫米厚、20毫米的保温隔热砂浆,能够减少屋面现浇板温差而形成的裂缝;楼层板跨度改革。建筑物设计时,楼层现浇板跨度控制在4200毫米以内,并采用100毫米以上板厚,屋面现浇板厚度则要求为120毫米以上,从而增加板的刚度和现浇板的早期承载力;屋面混凝土构件及圈梁截面改革。
要精确计算,尽可能减少屋面混凝土构件和圈梁的截面积,降低刚度,减少约束力,提高现浇楼板的抗裂性。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