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掉管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导管掉入混凝土中,称为掉管。
2.5.1掉管原因浇筑过程中,导管下入过快造成管卡子开焊;钻机刹车失灵、钢丝绳拉断、套勾拉直等而发生掉管。
2.5.2掉管预防措施开盘前检查钻机各部位是否灵活有效,不准带病运行;导管下放要稳准,避免碰撞井架;开浇时检查导管卡子、钢丝绳、套勾是否牢固,对老化的管卡、钢丝绳、套勾要及时更换。操作中加强责任心,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5.3掉管问题的处理如发现掉管应立即用捞针或绳套将导管打捞上来,并根据掉管位置的深浅区别对待,当掉管位置较浅时注意尽量不要使导管提出混凝土面以外,保证导管的埋深。当掉管位置较深,导管提出混凝土面重新下入导管后要抽净管内泥浆,并保证导管的埋深。
2.6提脱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以上,称为提脱。导管提脱会造成泥浆混入混凝土内,使混凝土质量降低。
2.6.1提脱原因指挥失误,导管提升过快,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以上。拆管人员不清楚槽孔内导管长度,提起后发现管内返浆。钻机刹车失灵,导致提脱。导管内混凝土面深度和导管埋深测量不及时,导管提升高度不准确,从而造成导管提脱。
2.6.2预防措施
a.开浇时检查钻机刹车部位是否灵活,如摘不掉刹车则及时关闭电源,使钻机停止运行。
b.技术人员应精确计算导管下设的深度和埋深,认真核实导管拆卸记录,防止误算而提脱。
c.严格控制泥浆质量和清孔质量,防止落淤过大,并注意防止混凝土从导管外落入槽内形成混凝土面过厚,导致误测混凝土面高度,同时采用适当的混凝土面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准确测量导管内外混凝土面高度。
2.6.3导管提脱问题的处理导管提脱事故处理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当发现导管内混凝土面过低,突然大幅度下降或有泥浆由管底进入管内时应立即下放导管,增加埋深,直到管内情况正常。当发现导管提脱后,如管内进入较多泥浆而混凝土无严重混浆现象,可下入导管,用小抽筒抽出管内泥浆,再继续浇筑。如导管反复提脱,确认槽内混凝土大范围混浆,应停止浇筑按断桩处理。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