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筏板基础
当柱下交叉梁基础面积占建筑物平面面积的比例较大,或者建筑物在使用上有要求时,可以在建筑物的柱、墙下方做成一块满堂的基础,即筏板基础。筏板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地基上单位面积的压力,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地基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筏板基础在构造上好象倒置的钢筋混凝土楼盖,并可分为平板式和整体式两种。平板式的筏板基础为一块等厚度(0.5m~1.5m)钢筋混凝土平板。
我国有的地区在住宅等建筑中采用厚度较薄(300mm~400mm)的墙下无埋深筏板基础,比较经济实用,但常不能满足采暖要求。
6.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纵横内外墙组成的整体空间结构。箱形基础具有很大的抗弯刚度,只能产生大致均匀的沉降或整体倾斜,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因地基变形而使建筑物开裂的可能。
箱形基础内的空间常用作地下室。这一空间的存在,减少了基础底面的压力,如不必降低基底压力,则相应可增加建筑物的层数……箱形基础的钢筋、水泥用量很大,施工技术要求也高。
除了上述各种类型外,还有壳体基础等型式,这里不在赘述。
7.3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至地面(一般指室外地面)的距离。基础埋深的选择关系到地基基础的优劣、施工的难易和造价的高低。影响基础埋深选择的因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对于一项具体工程来说,基础埋深的选择往往取决于下述某一方面中的决定性因素。
7.3.1与建筑物及场地环境有关的条件
基础的埋深,应满足上部及基础的结构构造要求,适合建筑物的具体安排情况和荷载的性质与大小。
具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建筑物,其基础埋深必须结合建筑物地下部分的设计标高来选定。如果在基础影响范围内有管道或坑沟等地下设施通过,基础的埋深,原则上应低于这些设施的底面。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基础对地下设施的不利影响。
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和生物活动的影响,基础应埋置在地表以下,其最小埋深为0.5m,且基础顶面至少应低于设计地面0.1m,同时又要便于建筑物周围排水的布置。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