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盈亏平衡分析
(一)盈亏平衡分析的含义及分类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平衡点分析。它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化成本,假定产销量一致,根据产量、成本、售价和利润相互间的函数关系,进行预测分析的技术方法。
根据设定的变量不同,盈亏平衡点项目盈利与亏损的转折点的表达形式有多种,其中以产量和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应用最为广泛。
根据成本、收益与产量之间是否呈线性关系,盈亏平衡分析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根据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分为静态和动态盈亏平衡分析。
例2盈亏平衡分析又称平衡点分析。它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化成本,假定产销量一致,根据产量、成本、售价和利润相互间的函数关系,进行预测分析的( )。
A.经济方法
B.管理方法
C.技术方法
D.财务方法
答案:C
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又称平衡点分析。它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化成本,假定产销量一致,根据产量、成本、售价和利润相互间的函数关系,进行预测分析的技术方法。
(二)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成本、收益与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时,盈亏平衡分析称为静态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基本模型如下:
TR=PQ TC=FC+VC=FC+vcQ T=tQ
M=TR-TC-T=(P-vc-t)Q-FC
设:TR——销售收入;P——产品售价;TC——总成本费用;FC——固定成本;
M——盈利;VC——变动成本;Q——产量(销售量);vc——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T——销售税金及附加(含增值税);t——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根据盈亏平衡分析定义,记盈亏平衡点产量为Q*,则有(P-vc-t)Q*-FC=0,因此有
Q*= FC/(P-vc-t)
盈亏平衡点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
Q*/Qc= FC/[Qc(P-vc-t)]%
式中:Qc——项目设计生产量或设计生产能力。
当Q*/Qc低于70%时,项目已具备相当的承受风险能力。
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盈亏平衡点通常根据正常生产年份的产品产量(销售量)、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产品价格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等数据计算,用生产能力利用率或产量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年固定总成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年可变总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BEP(产量)=年固定总成本/(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BEP(产量)=设计生产能力X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
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例3、盈亏平衡点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Q*/Qc= FC/[Qc(P-vc-t)]%,当Q*/Qc( ),项目已具备相当的承受风险能力。
A.低于50%时
B.低于60%时
C.低于70%时
D.低于80%时
答案:C
分析:根据盈亏平衡分析定义,记盈亏平衡点产量为Q*,则有(P-vc-t)Q*-FC=0,因此有:Q*= FC/(P-vc-t)
盈亏平衡点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Q*/Qc= FC/[Qc(P-vc-t)]%
式中:Qc——项目设计生产量或设计生产能力。
当Q*/Qc低于70%时,项目已具备相当的承受风险能力。
例4、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盈亏平衡点通常根据正常生产年份的( )等数据计算,用生产能力利用率或产量表示。
A.产品产量(销售量)
B.可变成本
C.固定成本
D.销售税金及附加
E.产品利润
答案:ABCD
分析: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盈亏平衡点通常根据正常生产年份的产品产量(销售量)、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产品价格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等数据计算,用生产能力利用率或产量表示。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