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监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设备监理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复习指导:企业设备前期管理的职责分工

2010-09-10 14:25 来源:来源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企业设备前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应有合理的分工和协

  1.规划和决策部门

  企业的规划和决策部门一般都要涉及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总工程师、总设计师。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向,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基础上委托规划部门编制企业的中长期设备规划方案。并进行论证,提出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报告,作为领导层决策的依据。在中长期规划得到批准之后,规划部门再根据中长期规划和年度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年度设备投资计划。企业应指定专门的领导负责各部门的总体指挥和协调工作,规划部门加以配合,同时组织人员对设备和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评价。

  2.设备管理部门

  负责设备规划和选型的审查与论证。提出设备可靠性、维修性要求和可行性分析。协助企业领导做好设备前期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参加自制设备设计方案的审查及制造后的技术鉴定和验收。参加外购设备的试车验收。收集信息,组织对设备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评价与反馈。

  负责设备的外购订货和合同管理,包括订货、到货验收与保管、安装调试等。对于一般常规设备,可以由设备和生产部门派专人共同组成选型、采购小组,按照设备年度规划和工艺部门、能源部门、环保部门、安全部门的要求进行;对于精密、大型、关键、稀有、流程、价值昂贵的设备,应以设备管理部门为主,由生产、工艺、基建管理、设计及信息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选型决策小组,以保证设备引进的先进性、经济性。

  3.工艺部门

  从新产品、新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角度向企业规划和高级决策部门提出设备更新计划和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自制设备的设计任务书,负责签订委托设计技术协议。提出外购设备的选型建议和可行性分析。负责新设备的安装布置图设计、工艺装备设计、制定试车和运行的工艺操作规程。参加设备试车验收等。

  4.动力部门

  根据生产发展规划、节能要求、设备实际动力要求,提出动力站房技术改造要求,作出动力配置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参加设备试车验收工作。

  5.安全与环保部门

  提出新设备的安全环保要求,对于可能对安全、环保造成影响的设备,提出安全、环保技术措施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参加设备的试车和验收,并对设备的安全与环保实际状况作出评价。

  6.基建管理部门

  负责设备基础及安装工程预算。负责组织设备的基础设计、施工,配合做好设备安装与试车工作。

  7.生产管理部门

  负责新设备工艺装备的制造,新设备试车准备,如人员培训、材料、辅助工具等。负责自制设备的加工制造。

  8.财务部门

  筹集设备投资资金。参加设备技术经济分析,控制设备资金的合理使用,审核工程和设备预算,核算实际需要费用。

  9.质量检测部门

  负责自制和外购设备质量、安装质量和试生产产品质量的检查。参加设备验收。

  以上介绍了企业各职能部门对设备前期管理的责任分工。这项工作一般应由企业领导统筹安排,指定一个主要责任部门,如设备管理部门作为牵头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相互配合与协调。

  调的配合,否则前期管理会受到影响和制约。设备前期管理涉及企业的规划和决策部门、工艺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动力部门、安全环保部门、基建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以及质量检验部门。其具体的职责分工如下。

延伸阅读:复习指导 企业 设备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