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监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复习指导:浅谈公路工程质量监理(十)

2010-09-15 13:48 来源:来源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二)沥青路面施工阶段的监理

  1、沥青路面试验段的质量监理先经过审核施工单位的理论配合比,现场验证后,即可以组织沥青混合料施工的试验段,严格试验过程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并审核批准施行,指导以后的施工。

  A、通过试验段摸索技术数据,审核级配情况,油石比偏差,密实度,马歇尔及其它指标,并要求施工单位验证出出厂温度,最佳摊铺碾压温度,路面平整度,摊铺机松铺系数、厚度、宽度等方面数据。

  B、通过试验段摸索出最佳人员组织,要求包括拌合站人员,运输人员,现场指挥人员,施工人员,技术质量控制人员,试验检测人员,这非常重要。我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各道工序,每道工序有人去做,又不人浮于事、管理混乱,质量监理也应涉足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

  C、通过试验段摸索了最佳机构组合,必须要求施工单位的数据可行,可以用于指导日后的施工,比如拌合能力大于摊铺能力,会影响,拌合站工作效力的发挥,又影响了路面的质量。我认为要通过最佳组织得出相应必备的各种设备。

  D、要通过试验摸索材料的用量,试验段完成后能评估每天的生产总量,由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计算出各种材料用量,从而确定每天材料购进量,这样,既不占用过大场地,又不至于材料短缺而影响生产。

  E、通过试验段对沥青混合料施工作一个完整经济效益评估,减少材料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工效和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争创最佳经济效益。

  2、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

  A、通过试验段确定各项数据,进行指导大面积的施工,建议选择温度较高的季节,白天日照时间长的天气安排施工,如天气有不利因素,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如提高拌合厂温度,减少运输时间,保证摊铺与碾压温度,确保路面成型质量。

  B、为了确保沥青路面平整度,从中面层始,就必须要求采用浮动基准梁,这样不但保证了沥青混合料的厚度,也提高了路面平整度。

  C、本人认为,选用多台同型号摊铺机,前后相错,左右行走比较理想,不主张12M以上摊铺机一次摊铺,为了纵向接缝的美观。因为摊铺机越宽,通过中央分料器距离越长,对混合料产生离杆的可能性越大。

  D、在铺沥青路面时,监理一定要让施工人员对路面基层彻底清扫,然后透层油,在路面层与层之间也应如此,而且,粘层油洒入要考虑对沥青面层未来使用时油石比的影响,在沥青拌合时,油石比应取下限值,避免油石比过大而导致泛油,热稳定性差等情况的出现。

  3、表面层摊铺

  本人认为,表面层施工质量监理是最重要的环节它是整个道路路面质量集中表现,因此,做为质量监理应对下面的重点做重点控制。

  A、要建议施工单位集中拌合统一摊铺,这样尽可能延长每天各个断面的摊铺长度,减少路面横向接缝,从大方向进行质量监理。

  B、应要求施工人员将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横向接缝尽可能留在桥梁或构造物的伸缩缝处,这样既使平整度有些偏差,也可通过伸缩缝施工进行处理,对于路面较宽时,纵缝的处理,也应要求施工人员采用两台或多台同型号摊铺机同时进行摊铺,只要能保证前后摊铺机作业及运输设备的工作不受干扰,距离越短越好,这样既可保证沥青混合料不离析,又保证了路面的热接缝而不留任何痕迹。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