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代理人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土地代理人 > 复习指导 > 正文

土地代理人资料: 土地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和汇总概述

2009-11-24 08:51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土地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和汇总

  土地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和汇总的数据是用地审批中一项关键的数值,因此要求作业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量算面积及汇总统计时,必须按规定的表格认真填写,字迹工整清晰,不得涂改,面积量算应在土地勘测定界图上进行,面积计算的单位以平方米计(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当面积值较大时,可用公顷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四位)为方便存档及逐级汇总建议用MicrosoftExcel电子表格进行。

  (一)面积量算内容

  项目用地面积核定是土地勘测定界的一项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用地的总面积;项目占用集体土地、国有土地的面积和占用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面积;量算出征用面积和其中占耕地、基本农田的面积;划拨土地的数量;出让土地的数量;代征土地面积和其中占耕地、基本农田的面积;临时用地面积;规划道路面积;同时还要把占用他项权利的集体土地或国有土地的面积量算出来,以便为土地登记提供数据。

  (二)面积量算的方法

  1.坐标法利用确定的界址点坐标,直接计算图形之面积,称为坐标法。

  2.几何图形法当界址边便于丈量,面积小于10000㎡的勘测项目用地,可采用实地丈量边长的数据计算面积。

  3.求积仪法求积仪是专用于量算图形面积的仪器,适用于不同几何图形(特别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量算。求积仪操作方便、速度快、精度较高,是目前面积量算中广泛采用的仪器。

  (三)面积量算的原则与精度

  (1)图上面积量算要考虑到图纸材料的影响,非聚酯薄膜原图的,要加入图纸变形因素的影响。

  (4)图上面积量算应遵循分级量算,按比例平差,逐级汇总的原则。以项目用地总面积作控制,先量算起控制作用的各土地使用单位的面积(如县、乡、村面积或国有单位面积)再量算其内部的地类面积。从上而下,分级量算。各量算面积之和与控制面积之间的误差称闭合差,在容许误差范围内(小于l/200)可根据面积的大小,按比例平差。平差后的面积,再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四)面积量算数据汇总

  为保持资料及数据的统二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面积单位及土地分类及填表格式必须全国一致。

  2.在同一宗报批用地中,如有不同的权属地块,如代征(国家征用集体土地后安置移民)、征用(国家征用集体土地)、使用(原国有单位及国有性质的土地需改变用途)应分别列表量算统计、汇总。

  3.土地分类面积填表说明

  (1)本表填写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同权属、不同地类的土地的面积。

  (2)当面积统计从行政村汇总到乡(镇)时,表头填写市(县)、乡(镇),单位栏填写行政村;当面积统计从乡(镇)汇总到市(县)时,表头填写市(县),单位栏填写乡(镇)

  (3)征用、划拔、出让、代征、规划道路、临时使用等不同类型用地,应分别填写土地面积分类表,并在表头括号内填写征用、划拨、出让等字样。

  (4)地类栏:征用表填写占用原用地单位集体土地各地类土地总面积,其中栏填写占用原用地单位土地分类面积;划拨表、出让表填写占用原用地单位国有土地地类土地总面积,其中栏填写占用原用地单位土地分类面积。

  (5)合计栏:征用表填写占用原用地单位集体土地总面积。

  (6)备注栏:说明农用地转用情况及其他情况。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