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应当( )。
A.由代理人承担全部责任
B.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C.代理人承担次要责任,第三人承担主要责任
D.代理人承担主要责任,第三人承担次要责任
答案:B
2、我国《民法通则》没有明确规定催告权和撤销权,但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 ( )个月内予以追认。
A.1
B.2
C.3
D.4
答案:A
解析:我国《民法通则》没有明确规定催告权和撤销权,但我国《合同法》第48条明确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3、2007年1月5日张三将行李寄存在火车站,2007年1月10日被李四冒领,张三欲向李四追索,诉讼时效为( )。
A.2008年1月5日
B.2008年1月10日
C.2009年1月5日
D.2009年1月10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四种特殊案件诉讼时效的掌握。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诉讼时效为一年。从被知道或应当知道被侵权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4、根据物权有无从属性,物权可以分为( )。
A.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B.有期限物权和无期限物权
C.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和权利物权
D.主物权和从物权
答案:D
解析:根据物权有无从属性可以将物权区分为主物权和从物权。
5、“买卖不破租赁”是指( )。
A.租赁物交付后的租赁权不因租赁物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而不受到影响
B.租赁物交付后的租赁权不因租赁物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而受到影响
C.租赁物交付前的租赁权不因租赁物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而受到影响
D.租赁物交付前的租赁权不因租赁物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而不受到影响
答案:B
解析:“买卖不破租赁”是指租赁物交付后的租赁权不因租赁物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而受到影响。
6、依照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下列 ( )财产可以抵押。
A.自留山
B.某中学的小汽车
C.某大学的办公楼
D.宅基地使用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不得抵押的财产。《担保法》第37条:“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一)土地所有权;(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五)项、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除外;(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六)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小汽车并非教育设施,可以抵押。
6、下列不属于从物权的是( )。
A.抵押权
B.质权
C.留置权
D.地上权
答案:D
解析: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采矿权、取水权和捕捞权等属于主物权。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从属于债权而存在,属于从物权。
7、甲公司欠乙公司100万元贷款,后甲公司因管理不善被乙公司兼并,甲公司乙公司的债务随之消灭,这种债的消灭被称为合同的( )。
A.混同
B.抵销
C.免除
D.解除
答案:A
解析:《合同法》第106条规定:“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混同的效力是导致合同关系的绝对消灭。
8、下列财产应该依法收归国家所有的是( )。
A.失散的饲养物
B.遗失物
C.漂流物
D.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
答案:D
解析: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第l款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
9、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后( )日内向出让方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A.30
B.50
C.60
D.90
答案:C
解析: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后60日内向出让方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10、杨某15周岁,智力超常,大学三年级学生。杨某因有某项发明,而与刘某达成转让该发明的协议。该转让协议的效力( )。
A.该转让协议有效
B.该转让协议效力待定
C.该转让协议无效
D.该转让协议可撤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效力待定合同。合同法第47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这类合同在学理上称为效力未定合同。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