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岩土工程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2009年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辅导模拟试题(11)

2009-08-31 14:21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地震时会产生严重液化的地基,对于丙类建筑,在确定地基处理和基础方案时,下列何项措施是不符合抗震的要求的
  A.对液化土作处理,采用筏板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等刚性和整体性较好的浅埋基础;
  B.采用振冲、振动砂桩等方法加固液化土层,使该土层的标准贯入击数实测值大于相应的临界值;
  C.增加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底面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
  D.采用桩基础,桩端深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

  答案:A

  2.在某两个场地的两个钻孔内的同样深度上进行做标贯试验,用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场地钻孔标贯处的粘粒含量 为1%;乙场地钻孔标贯处的粘粒含量 为3%,则:
  A.甲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乙处的3倍;
  B.甲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乙处的1.73倍;
  C.乙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甲处的1.73倍;
  D.甲、乙两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相等。

  答案:D

  3.在进行液化指数的计算时,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液化指数取决于地表下15m范围之内的地层特性,上部土层的影响权数较大;
  B.液化指数取决于地表下15m范围之内的地层特性,可液化土层的影响权数较大;
  C.液化指数取决于基础持力层范围之内的地层特性,上部土层的影响权数较大;
  D.液化指数取决于基础持力层范围之内的地层特性,可液化土层的影响权数较大。

  答案:A

  4.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时,如果考虑以下4种情况:
  (Ⅰ)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不允许脱开;
  (Ⅱ)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允许脱开;
  (Ⅲ)P≤fSE,且Pmax≤1.2 fSE;
  (Ⅳ)P≤fSE,或Pmax≤1.2 fSE;
  上列式中,P-基础底面地震组合的平均压力设计值;Pmax一基础边缘地震组合的最大压力设计值:fSE-调整后地基上抗震承载力设计值。
  在下列组合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答案:C

  5.勘察设计费属于建设项目中的( )
  A.预备费;
  B.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C.建安工程费;
  D.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其它费;

  答案:B

  6.岩土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有( )种
  A.3种;
  B.2种;
  C.5种;
  D.4种;

  答案:D

  7.为获得预期利润而投放资本于国内或国外的企业行为被称为( )
  A.工程项目总投资;
  B.工程项目投资;
  C.投资;
  D.固定资产投资;

  答案:C

  8.定额直接费是指完成某一项工程而直接消耗在该工程中的费用,下面那一项费用不属于定额直接费( )
  A.人工费;
  B.材料费;
  C.施工机械使用费;
  D.夜间施工增加费;

  答案:D

  9.组成材料预算价格的费用有( )
  ①材料原料。 ②供销部门手续费。 ③采购保管费。 ④包装费。 ⑤场内运输费。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答案:C

  10.施工单位在每月底计算班组工人劳动报酬时,需要结算每个班组的施工任务单,这时应采用( )
  A.工程施工预算;
  B.工程设计概算;
  C.施工图预算;
  D.工程施工概算;

  答案:A建设工程教育网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