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2010年岩土工程师考试模拟练习(9)

2010-09-10 18:26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主要的冰蚀地貌是(  )。
    A.冰斗、幽谷、冰蚀凹地
    B.冰斗、幽谷、冰前扇地
    C.冰斗、幽谷、冰碛平原
    D.冰斗、峡谷、冰蚀凹地
   
    2.终碛堤是由(  )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A.河流
    B.冰川
    C.湖泊
    D.海洋
   
    3.戈壁滩主要是由(  )物质组成的。
    A.细砂
    B.砾石或光秃的岩石露头
    C.粘土夹砾石
    D.各种大小颗粒的细砂
   
    4.北京城位于(  )冲积扇上。
    A.桑乾河
    B.温榆河
    C.海河
    D.永定河
   
    5.第四纪分期中的Q4是指(  )。
    A.中更新世
    B.早更新生
    C.晚更新世
    D.全新世
   
    6.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的两大变化是(  )。
    A.人类出现、火山活
    B.构造作用、冰川作用
    C.人类出现、冰川作用
    D.人类出现、构造作用
   
    7.土壤是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成土后,再在一个相当长的稳环境中经受(  )。
    A.生物及化学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土体
    B.生物化学及物理化学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土体
    C.生物及物理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土体
    D.生物及物理化学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土体
   
    8.工程地质学中的土体是指(  )。
    A.未经受成壤作用的松散物质所形成的土体
    B.受外力剥蚀、侵蚀而在破碎、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土体
    C.未经受成壤作用的松散物质,经过地质作,时代较老的土体受上覆沉积物的自重压力和地下水作用,以受压密团结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土体
    D.经过生物化学及物理化学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土体
   
    9.构造和剥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单元是(  )。
    A.山地、丘陵、剥蚀残山、剥蚀准平原
    B.山地、沙漠、剥蚀准平原
    C.山地、丘陵、构造平原
    D.山地、高原、剥蚀残山
   
    10.山地按地貌形态的分类是(  )。
    A.最高山、高山、中山、低山
    B.最高山、高山、中山、丘陵
    C.最高山、高山、高原、丘陵
    D.高山、中山、低山
   
    11.由断裂作用上升的山地称为(  )。
    A.褶皱断块山
    B.断块山
    C.高山
    D.剥蚀残山
   
    12.构造平原分布极广,依照其所处的绝对标高的高度进行划分,绝对标高在200m以下的平展地带是(  )。
    A.洼地
    B.平原
    C.高原
    D.盆地
   
    13.下面(  )情况不是河间地块的特点。
    A.河间地块表现为较平坦的地形
    B.河间地块上的地表水从一个微高的地表流入河流
    C.河间地块的地下水位随地形的起伏而起伏
    D.河水补给河间地块中的地下水
   
    14.洪积扇是由(  )作用形成的。
    A.山坡漫流的堆积作用
    B.山谷洪流堆积作用
    C.降雨淋滤作用
    D.淋滤与漫流堆积作用
   
    15.坡积物主要分布在(  )。
    A.山沟沟口处
    B.河流漫滩处
    C.山坡坡脚处
    D.山顶处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