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溶形成的条件应具有( )。
A.地形低洼、破碎的可溶性岩体
B.可溶性的岩石和地下水
C.可溶性的岩石、具有一定溶蚀能力和足够流量的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有流动的通道
D.可溶性的岩石、有冲刷能力的地表水
2.按埋藏条件,岩溶分为( )。
A.裸露型、覆盖型、埋藏型
B.地上型、地下型
C.基岩型、覆盖型
D.固定型、流动型、深藏型
3.岩溶的形态分为( )。
A.完整形态和破碎形态
B.地表形态(石芽、溶沟、溶蚀洼地等)、地下形态(溶泉、天窗、暗河等)
C.自然形态和后期人为破坏形态
D.火成岩形态、沉积岩形态、变质岩形态
4.岩土工程中,土洞是指( )。
A.土中的动物洞穴
B.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的土中洞穴
C.土中的所有洞穴
D.可溶性岩层上覆土层中、与岩溶拌生的空洞
5.岩溶和土洞的地基处理措施有( )。
A.挖填、跨盖、灌注、排导
B.跨盖、挖填
C.排水、灌注
D.截水、防渗、排水
6.有一基坑的地下土质为粘性土,其渗透系数<0.1m/d;其降水深度<6m;此种基坑适宜采用( )降水方法。
A.明排井(坑)
B.真空井点
C.电渗井点
D.大口井
7.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的规定,判断下图为( )类型的井
A.承压水完整井;
B.承压水非完整井
C.潜水完整井
D.潜水非完整井
8.在基坑开挖中可以减缓或避免地下水的渗透变形和渗透破环施工中常采用的方法( )。
A.在基坑周围打入钢筋砼灌注桩
B.在基坑周围打入止水帷幕
C.在基坑周围采用拉锚护坡
D.在基坑周围采用土钉墙的方法护坡
9.可溶性岩石包括( )。
A.石灰岩、大理岩、砂岩
B.硫酸类岩石、卤素类岩石、碳酸类岩石
C.除火成岩以外的所有岩石
D.所有的变质岩
10.下列关于支护结构质量检验的规定说法不正确:( )。
A.按有关施工验收
标准对支护结构施工及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检验
B.对支护结构所使用的半成品按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进行检验
C.对构件质量有怀疑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支护结构应进行质量检测
D.对于构件质量有怀疑的安全等级为二、三级的支护结构应进行质量检测
11.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先划分施工单元槽段,其划分依据为( )。
A.槽壁稳定性及钢筋起吊能力
B.地下连续墙的周边长度
C.地下连续墙的深度
D.槽内注入泥浆的稠度
12.利用《规程》规定方法计算出的土压力结果与按朗金土压力理论的计算的土压力结果不同点是:( )。
A.土压力系数的计算方法不同
B.基坑开挖面以上的土压力分布图不同
C.基坑开挖面以下的主动土压力分布图不同
D.基坑开挖面以下被动土压力分布图不同
13.在基坑开挖前,应对所有监测项目测得其初始值,且次数不应少于(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4.对于基坑开挖时出现的基坑坍塌、管涌、隆起、基坑外侧地面开裂等现象,应采取相应措施;下列措施哪一项不是上述现象的措施( )。
A.及时回填,然后再做补强支护
B.及时采取土壤加固
C.减少基坑周边荷载或加固支撑体系
D.采用回灌技术
15.在深基坑开挖施工中,易造成周边建筑物和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对此可采取的合理措施之一是( )。
A.开挖基坑周边土方
B.降低开挖深度
C.继续开挖,加固支撑
D.停止降水,考虑坑外保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