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
一、建筑保温综合处理的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太阳能;
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
3.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和平面形式;
4.使房间具有良好的热特性与合理的供热系统。
二、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
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
围护结构的保温验算是在稳定传热条件下进行的,评价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主要指标是传热阻R0或传热系数Ko
(一)最小传热阻的确定
Ro,min=(ti-te).n.Ri/ [Δt] (14-44)
式中 ti——冬季室内计算温度,0C;
te——冬季室外计算温度,0C;
n——温差修正系数;
Ri——内表面换热阻,㎡·K/W;
[Δt]——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0C.
1,室内计算温度ti
根据房间的使用性质有不同的规定值。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ti=180C;高级居住建筑、医疗、福利、托幼建筑ti=200C;工业企业的辅助建筑按《工业企业卫生标准》取值,以生产工艺要求为主的厂房或实验室应按相应的规范取值。
2,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Δt]
根据房间的使用性质与围护结构的类型可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的允许温差 表求得。
3,温差修正系数n
当所设计的围护结构的外表面不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时所进行的温差修正。可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的温差修正系数n值表求得。
4,室外计算温度te
考虑到室内外空气温度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波动,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对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室外计算温度te的取值应根据围护结构热情性指标D值的大小按级别进行调整,使得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能够达到同等的水平。
室外计算温度 表14-4
类型 | 热惰性指标D | te的取值 | |
? | 重型 | >6.0 | te=tw |
Π | 中型 | 4.1~6.0 | te=0.6tw+0.4 te,min |
ш | 轻型 | 1.6~4.1 | te=0.3tw+0.7 te,min |
?V | 超轻型 | ≤1.5 | te=te,min |
5,对有热稳定要求的建筑物(如居住建筑、医疗、托幼建筑、办公楼、学校)外墙,如使用轻质材料或内侧复合轻质材料时,最小传热阻还须进行附加修正。
轻质外墙最小传热阻的附加值 表14-5
类型 | 连续供热 | 间歇供热 |
密度为800~1200kg/m3的轻骨料混凝土单一墙体 | 15%~20% | 30%~40% |
密度为500~800kg/m3的轻骨料混凝土单一墙体; 外侧为砖或混凝土,内侧复合轻混凝土的墙体 | 20%~30% | 40%~60% |
平均密度小于500kg/m3的轻质复合墙体; 外侧为砖或混凝土,内侧复合轻质材料(如岩棉、玻璃棉、石膏板等)墙体 | 30%~40% | 60%~80%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