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09年一级建筑师《物理与设备》模拟试题(5)

2009-08-30 11:32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下列关于建筑材料热工性能的陈述,( )是不正确的。
  A.松散、多孔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蒸气渗透系数较大
  B.重质材料的蓄热系数较大,蒸气渗透系数较小
  C.材料密度增加,其蒸气渗透系数减小
  D.材料湿度增大,其导热系数减小

  提示:材料湿度增大,其导热系数也增大。
  答案:D

  2.如果把下述材料均按半无限大物体考虑,在相同的简谐热作用下,( )表面的温度波动最大。
  A.砖砌体
  B.加气混凝土
  C.钢筋混凝土
  D.水泥砂浆

  提示:加气混凝土的蓄热系数最小,其表面的温度波动最大。
  答案:B

  3.为了防止炎热地区的住宅夏季室内过热,一般而言,以下哪项措施是要优先考虑的?( )
  A.加大墙体的热阻
  B.加大屋顶的热阻
  C.屋顶上设架空层
  D.窗口外设遮阳装置

  提示:炎热地区的住宅夏季室内过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透过窗的太阳辐射,因此在窗户外设遮阳装置是要优先考虑的。
  答案:D

  4.为了防止炎热地区的住宅在夏季室内过热,以下哪条措施是不正确的?( )  
  A.增加墙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B.减小屋顶的热阻,以利于散热
  C.窗口外设遮阳装置
  D.屋顶绿化

  提示:防热的主要措施是遮阳、通风、隔热,而减少屋顶热阻,不利于防热。
  答案:B

  5.建筑物高度与建筑物后面的漩涡区深度的关系为( )。
  A.漩涡区深度不随建筑物高度变化
  B.呈相同变化
  C.呈相反变化
  D.无规则变化

  提示:随建筑物高度增加,建筑物后部的漩涡区深度减小。
  答案:C

  6.考虑到反射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遮阳构件的颜色应为( )。
  A.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宜用浅色
  B.外表面颜色宜浅,内表面颜色稍暗
  C.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宜用深色
  D.外表面颜色稍暗,内表面颜色宜浅

  提示:遮阳构件的外表面颜色宜浅,利于反射太阳辐射,内表面颜色宜稍暗以避免产生眩光。
  答案:B

  7.气候炎热的地区,设置哪种形式的外遮阳能够有效地阻止夏季的阳光通过南向的窗口进入室内?( )
  A.水平式遮阳
  B.垂直式遮阳
  C.挡板式遮阳
  D.挡板式遮阳+垂直式遮阳

  提示:水平式遮阳能够有效地遮挡高度角比较大、从窗户上方入射的阳光,所以它主要适用于接近南向的窗户。
  答案:A

  8.下列哪个关于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说法是正确的?( )
  A.高度角与建筑的朝向有关
  B.方位角与建筑物的朝向有关
  C.高度角和方位角都与建筑物的朝向有关
  D.高度角和方位角都与建筑物的朝向无关

  提示: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而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称为太阳方位角。二者均与建筑物的朝向无关。 。
  答案:D

  9.在建筑日照设计中。10月15日的太阳赤纬角应该在( )范围内。
  A.0°至-23°27′
  B.0°至23°27′
  C.23°27′至0°
  D.-23°27′至0°

  提示:在建筑日照设计中,10月15日的太阳赤纬角应该在0°至-23°27′之间。
  答案:A

  10.工厂厂房为取得最佳穿堂风,进风口主轴应该和夏季发生频率高的风向呈( )角。
  A.20°
  B.30°
  C.45°
  D.80°

  提示:为争取房间的自然通风,房间的纵轴宜尽量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
  答案: D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