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09年一级建筑师《物理与设备》模拟试题(23)

2009-09-25 10:35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采暖系统的组成是( )。
  A.热媒、输热管道、散热设备
  B.热媒、热源、输热管道
  C.热源、输热管道、散热设备
  D.热水、热水管道、暖气片提示:采暖系统的组成是热源、输热管道、散热设备。

  答案:C

  2.可以用于民用建筑和一般厂房供热的热源主要有( )。
  A.热电厂、锅炉房
  B.热电厂、太阳能
  C.锅炉房、太阳能
  D.锅炉房、地热水

  提示:可以用于民用建筑和一般厂房供热的热源主要有热电厂、锅炉房。
  答案:A

  3.关于民用建筑采暖热媒的选择。下列哪条叙述是正确的?( )
  A.应采用热水作热媒
  B.可采用蒸汽作热媒
  C.可采用燃气作热媒
  D.环保允许时可采用煤作热媒

  提示:民用建筑采暖应采用热水作热媒。
  答案:A

  4.在低温热水采暖系统中。供水的温度是( )。
  A.60℃
  B.80℃
  C.95℃
  D.100℃

  提示:在低温热水采暖系统中,供水的温度是95℃。
  答案:C

  5.集中采暖系统按热媒不同分为三类。不包括( )。
  A.热水采暖系统 建设%工程教育网%
  B.热风采暖系统
  C.蒸汽采暖系统
  D.煤气采暖系统

  提示:集中采暖系统按热媒不同分为三类:热水采暖系统、热风采暖系统、蒸汽采暖系统。
  答案:D 建设工程教育网

  6.设计集中采暖时。不正确的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是( )。
  A.住宅卧室等主要房间16~20℃
  B.盥洗室、厕所不低于16℃
  C.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不应低于20℃
  D.浴室不应低于25℃

  提示:参见《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第3.1.1条的有关规定。
  答案:B

  7.计算采暖热负荷时。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定。下列各朝向修正率中。不正确的是( )。
  A.北向修正率为0%~10%
  B.东向修正率为+15%
  C.西向修正率为-5%
  D.南向修正率为-15%~-30%

  提示:参见《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第4.2.6条的有关规定。
  答案:B

  8.在民用建筑中采用以热水为热媒的散热器采暖系统时,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采暖系统 建设工程教育网
  B.两道外门之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
  C.托儿所、幼儿园中的散热器不得暗装,也不得加防护罩
  D.暗装的散热器设置恒温阀时,恒温阀应采用外置式温度传感器

  提示:为了保护儿童安全健康,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安装或加设防护罩。
  答案:C

  9.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 )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A.30m
  B.50m
  C.100m
  D.120m

  提示:参见《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第4.3.9条的有关规定。
  答案:B

  10.民用建筑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其供水温度不应超过( )℃。
  A.60
  B.85
  C.95
  D.130

  提示:参见《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第4.4.3条的有关规定。
  答案:A 来源网络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