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冻的混凝土在解冻后,其强度虽能继续增长,但已不能达到原设计的强度等级。
试验证明,混凝土遭受冻结带来的危害,与遭冻的时间早晚、水灰比等有关,遭冻时间愈早,水灰比愈大,则强度损失愈多,反之则损失少。
经过试验得知,混凝土经过预先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再遭冻结,其后期抗压强度损失就会减少。一般把遭冻结其后期抗压强度损失在5%以内的预养强度值定为“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
通过试验得知,该临界强度与水泥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定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对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40%,但不大于C10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N/m㎡.
混凝土冬期施工除上述早期冻害之外,还需注意拆模不当带来的冻害。混凝土构件拆模后表面急剧降温,由于内外温差较大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亦会使表面产生裂纹,在冬期施工中亦应力求避免这种冻害。
为此,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凡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低于+50C时,就应采取冬期施工的技术措施进行混凝土施工。从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看,混凝土在+50C环境下养护,其强度增长很慢。而且在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最低气温已低于00C ——1℃,混凝土已有可能受冻。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