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2010年结构专业部分考题一、桥梁结构

2010-09-13 16:54 来源:2010年结构专业部分考题一、桥梁结构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一、桥梁结构

  1.大题条件:5根主梁间距2m,行车道板宽7m,人行道宽1.5m,桥总宽10m.桥跨度25m,人行荷载3kn/㎡,汽-20计算。

  1)用偏心受压法求1号梁汽车横向分布系数。1号梁横向影响线坐标,近端0.6远端-0.2,按两车道布载后得0.51P

  2)求人行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边端0.7,里端0.55,宽1.5m,得0.9375P.

  3)已知横向分布系数,求汽车荷载下梁中最大弯距。

  4)已知横向分布系数,求人行荷载下的最大弯距。

  2.已知跨度25m及横活下的计算弯距,求弯距设计值。

  3.已知横活下的计算剪力及梁材料及腹板最小处厚度及梁高,求梁端极限剪力值。

  4.已知剪力设计值及梁有效高及材料,求梁腹板最小宽度。

  5.已知跨度为12m宽度为9m与垂直方向呈30度角的棱形梁板桥,汽车行进方向为跨度方向,跨度方向每边有三个橡胶支座。判断哪组支座在静载下反力最大或最小。

  二、地基基础

  1.大题条件:埋深1.2m的条基,已知材料,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等一些条件,有弱下卧层。

  1)基底有弯距,求上部结构荷载有多大偏心时,基底反力均匀分布。

  2)已知基底宽度,求附加应力。

  3)已知上部荷载,求基底宽度。

  4)求弱下卧层上附加应力。

  5)求弱下卧层上自重应力。

  2.概念题,相同宽度,埋深及基底附加应力的独基和条基础,判断哪个的沉降量大。

  3.大题条件:重力式挡土墙,墙后土重度20,墙体材料重度24,挡土墙高5.5m上截面宽1.2m,下截面宽2.7m,墙后有堆载,主动土压力系数0.2,摩擦系数0.4(好象是),墙背垂直。主动土压力与水平面呈10度角。

  1)墙后堆载为零时求主动土压力。

  2)墙后堆载为20求堆载产生的主动土压力。

  3)已知主动土压力求挡土墙抗倾覆稳定系数。

  4)已知主动土压力求挡土墙抗滑移稳定系数。

  三、算梁柱体积配箍率

  四、求二级框架梁(C45,28钢筋)边支座锚固长度,要熟悉构造0.4lae15d,陷阱:C)40,d)25

  五、求100米高建筑求80米(平地,山顶)处风载,难点:求风振系数,阵风系数

  六、已知恒载下柱M,N,第一活载下M,N,第二活载下M,N,风载下M,N

  1)求最大柱弯矩的基本组合,2)恒载控制下的最小轴力基本组合,考点:恒载起控制时不考虑水平荷载。

  七、超过150米的框架、剪力墙、框剪框筒的层间位移限值,考点:按150米时位移值和250米的1/550插值

  八、装配式屋面砌体结构求墙和壁柱高厚比

  九、木结构屋架下弦杆螺栓抗剪设计承载力

  十、4层框架结构底层中间柱节点上下弯距分配。梁支座处剪力。

  十一、(1)四层框架结构底部剪力法求其中一楼层的剪力

  (2)同样条件,钢框架(阻尼比0.35)求楼层剪力,考点α计算公式

  (3)桩身配筋长度的概念题。

延伸阅读:专业部 结构 桥梁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