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吊装:2010年基础辅导

2010-09-09 16:59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吊装

  (一)构件吊装

  混凝土结构的单层工业厂房,一般由基础、柱、吊车梁、屋架、天窗架、屋面板等组成,除基础现浇外,其他多为装配式构件,工厂和现场预制,用起重机进行吊装。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构件复查(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孔道灌浆强度不低于15N/m㎡)、构件弹中心线和编号、基础杯口顶面弹线和杯底找平、构件运输和就位、构件临时加固等。

  构件吊装过程包括:绑扎、起吊、对位、临时固定、校正、最后固定。

  (二)结构吊装方案

  用履带式起重机吊装单层工业厂房时,首先要选择起重机的型号。要求所选型号的起重机,在起重量Q、起重高度H和起重半径R都满足结构吊装的需要:

  Q=Q1十Q2 (17—5—1)

  式中 Q——起重机的起重量(t);

  Q1——构件重量(t); Q2——索具重量(t)。

  起重机的起重高度必须满足所吊构件的吊装高度要求,对于吊装单层厂房应满足:

  H≥h1+ h2+ h3+h4 (17—5-2)

  式中 H——起重机的起重高度(m),从停机面算起至吊钩中心;

  h1——安装支座表面高度(m),从停机面算起;

  h2——安装空隙,一般不小于0.3m;

  h3——绑扎点至所吊构件底面的距离(m);

  h4——索具高度(m),自绑扎点至吊钩中心,视具体情况而定。

  当起重机可以不受限制地开到所吊装构件附近去吊装构件时,可不验算起重半径。但当起重机受限制不能靠近吊装位置去吊装构件时,则应验算当起重机的起重半径为一定值时的起重量与起重高度能否满足吊装构件的要求。

  当起重机的起重杆须跨过已安装好的结构去吊装构件,例如跨过屋架安装屋面板时,为了不与屋架相碰,必须求出起重机的最小杆长。求最小杆长可用数解法或图解法。

  单层工业厂房结构的吊装方法,有分件吊装法和综合吊装法。

  单层工业厂房在现场预制的构件主要是柱子和屋架,有时还有吊车梁。在预制时应对它们的预制位置仔细加以规划布置,以便于施工,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

  布置现场预制构件时应考虑如下一些问题:

  ①各跨构件宜布置在本跨内预制,如有些构件在本跨内预制确有困难时,也可布置在跨外面便于吊装的地方。

  ②应满足吊装工艺的要求,首先考虑重型构件,应尽可能布置在起重机的工作半径之内,以缩短起重机负荷行走的距离并减少起重杆的起伏次数。

  ③应便于支模和浇灌混凝土。若为预应力构件尚应考虑抽管、穿筋等操作所需的场地;

  ④构件的布置力求占地最小,保证起重机、运输车辆的道路畅通。起重机回转时不致与建筑物或构件相碰。

  ⑤构件的布置要注意安装时的朝向,特别是屋架。避免在吊装时在空中调头,影响吊装进度和施工安全。

  构件均应在坚实的地基上浇筑,新填土要加以夯实,垫上通长的木板,以防下沉。

  柱子的布置:为了配合起吊方法,柱子预制时可采用斜向布置(配合旋转法起吊)和纵向布置(配合滑行法起吊)。

  屋架布置:屋架多在跨内平卧叠浇预制,每叠3—4榀。布置方式有斜向布置、正、反斜向布置和正、反纵向布置,斜向布置应用较多,因为它便于屋架扶直和堆放。屋架在吊装之前,先要用起重机将屋架由平卧转为直立,称为扶直。屋架扶直后,随即用起重机将屋架吊起并转移至吊装前的堆放位置。屋架堆放方式有斜向堆放和纵向堆放,各榀屋架间保持不小于200mm的间距,各榀屋架都要固定牢固,防止倾倒。

延伸阅读:基础 结构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