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监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设备监理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设备监理之设备防腐蚀管理标准

2014-10-24 16:29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组织与分工

  1.机动处设专职的防腐蚀管理人员,负责全厂设备的防腐蚀计划和技术管理工作;车间设备员负责设备防腐蚀的具体管理工作。

  2.防腐蚀管理的试验研究人员和施工单位,要不断地进行总司设备腐蚀与防护调查,制订防腐蚀课题与规划,分析腐蚀原因与防护方法,总结防腐蚀经验与成果的防腐蚀技术。

  3.设备部门应保证防腐蚀设备的材质和防护方法及结构的正确、合理。制造部门(单位)所制造的设备必须符合设计图纸与技术要求,安装者要了解防腐蚀材料的性质与要求,防止安装时损坏。

  ※档案资料的建立与技术管理

  1.凡受到生产介质腐蚀的设备、管道等,由机动处组织建立防腐蚀档案和卡片,注明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操作温度、压力、物料介质、性能以及防腐措施,施工日期、施工工艺、使用情况、每次检查、检修情况等。一般受大气腐蚀的设备要按台或区域建立防腐蚀记录台账,防腐一次,记录一次。

  2.机动处应根据生产中的腐蚀问题和现有的施工力量,于每年6月15日前组织审订下年度的防腐蚀计划,其中包括试验研究项目和设备试制预算费用等。

  3.凡易于遭受腐蚀的设备,均应采取合适的防腐蚀措施,对已有防腐蚀措施的设备不得无故取消或任意修改原防腐蚀措施。经过生产实践证明,确属不适当的,由车间提出新方案,经机动处审查,设备副总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修改设备的原防腐蚀措施。

  4.新耐蚀材料的使用与新防腐技术的推广,必须经过小型试验和中型鉴定,用于生产必须有可靠的科学根据。

  5.机动处负责组织有关生产车间,对大气腐蚀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腐蚀原因,提出防腐蚀措施以及防护的方法。对生产中腐蚀严重,造成生产被动的腐蚀问题作为主要课题进行试验研究,确定合适的防腐措施。

  6.改变生产中的工艺条件或设备、管道、管件的更换与增添,都必须考虑到材质的耐腐蚀性。

  ※维护与检修

  1.对已采取防腐措施的设备,要定期检查、计划检修。对防腐措施的改进(包括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应结合计划检修一并进行。

  2.杜绝“滴、漏、跑、冒”现象,不得随意安设倒淋、放空管。设备检修放空的废气、污液等,也有严格处理,防止对设备和建(构)筑物的腐蚀。

  3.设备停止使用时,应采取防腐蚀措施,如倒空、吹洗、充氮、除油等。

  4.有防腐层的设备,严禁焊接构件。必须焊接时,要有可靠的措施或焊后重新防腐。

  5.使用特殊耐蚀金属或合金材料时,应严格遵守制作与检修的焊接、清净、热处理等工艺规程。在腐蚀性较强的介质中,避免不同类的金属固结一起使用。

  6.严禁锤击和敲打非金属设备及有防腐层的设备、管件。

  7.严格执行防腐蚀设备的检修、施工规程,以保证施工质量和人身安全。

  8.延长设备、管道、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结合大修和日常维修进行除锈防腐刷油工作。

  9.采用的防腐蚀材料要符合技术要求,应有检验合格证及出厂日期。

  ※设备防腐蚀检查和记录

  1.机动处应组织有关单位对公司的设备、管道和厂房建筑物的腐蚀和防护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和鉴定,并提出书面报告。

  2.要逐步采用先进的状态监测仪器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腐蚀状态监测,为预测维修打好基础。

  3.设备腐蚀的定期检查包括如下内容:

  (1)腐蚀类型的分析,腐蚀的深度,焊缝情况,腐蚀产物的分析。

  (2)金相显微检查、探伤、防腐层老化程度、龟裂、脱落情况,磨损和其他损坏现象等。

  4.检查的结果做详细记录(一式两份),由机动处和车间入档保管。

  5.年度检查在各单位自检的基础上进行。检查时,对于同类型设备,根据其数量抽查1~2台。同类型管道,在总管线或支管上取二段检查。

责任编辑:soso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