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间参加中国科协年会的北京奥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科院马昕十九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奥运安全部门在实体防护、监视系统、警报网络、出入口控制上进行了周密计划,为北京奥运构建大、小保卫圈。
马昕博士说,大圈包括天、地、水上、通道、机场、码头、火车站、地铁和进出北京的十三个交通要道;小圈是指奥运公园、体育中心及奥运场馆地区。
马昕说,奥运安全部门正在陆续添置科技含量极高的安保设备,一些自发研制的新技术将领先于国际水平。
马昕称,针对来自空中的袭击,场馆内将安装了防空武器;为防止违法者挖掘地道直通要害部门,科技人员发明了超声多普勒探测仪,可探测管道、洞穴、地道五到十米不等距离的特殊情况。而新近发明的灵敏传感器可随时探听到人的脚步声以及地下发出的任何声音。马昕说:“水下防控最易忽视的,青岛、秦皇岛等沿海城市为奥运分会场举办地,水下声纳震裂监控系统可随时监听到水下的细微动静。”
奥运期间将大量使用人脸识别智能监控系统的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参会人员的身份验证。作为该系统的发明者,马昕介绍说,此项技术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
马昕乐观地表示,一批批科技含量极高的安保设备陆续投入使用,使首都警力高科技的含量大为增加,将有力支撑北京举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