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监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设备监理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构成及其内容要求

2014-08-18 15:30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生产经营单位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须包括以F内容:

  (1)承诺遵守自身所适用且现行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包括生产经营单位所属管理机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和生产经营单位与其他用人单位签署的集体协议或其他要求;

  (2)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安全健康。

  2.组织

  (1)机构与职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在确保其在职业健康安全职责不与其承担的其他职责冲突的条件下应完成的工作:建立、实施、保持和评审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向最高管理层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推动企业全体员工参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2)培训、意识与能力。

  (3)协商与交流。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并作出文件化的安排,促进其就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如分承包方人员,供货方、访问者)进行协商和交流。

  (4)文件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以适合于自身管理的形式(如书面或电子形式)予以建立与保持,并应包括卜列内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主要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5)文件与资料控制。明确体系运行中哪些是重要岗位以及这些岗位所需的文件,确保这些岗位得到现行有效版本的文件;无论在正常还是异常情况(包括紧急情况)下,文件和资料都应便于使用和获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书写工整,便于使用者理解,并应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改;传达到企业内所有相关人员或受其影响的人员;建立先行有效并需控制的文件与资料发放清单,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将失效文件和资料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以防止误用;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或)保存知识的目的,对留存的档案性文件和资料应予以适当标识。(6)记录与记录管理。

  3.计划与实施

  (1)初始评审:

  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注意的充分性要求包括:在任何情况下,不仅考虑常规的活动,而且还应考虑非常规的活动;除考虑自身员工的活动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外,还应考虑承包方、供货方包括访问者等相关方的活动,以及使用外部提供的服务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考虑作业场所内所有的物料、装置和设备造成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包括过期老化以及租赁和库存的物料、装置和设备。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在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时,要确保满足实际需要和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过程应作为一项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措施执行;应对所评价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分级,确定不同风险的可承受性,以便在制定目标特别是指定管理方案时予以侧重和考虑。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目标。为确保目标合理、可行而应允分考虑的因素有:以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基础,确保其对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要求的针对性和持续渐进性;以获取的适用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机构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为基础,确保方针中守法承诺的实现;考虑自身技术与财务能力以及整体经营上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确保日标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责任编辑:芊墨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