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监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设备监理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设备监理师复习资料:进度和成本管理(一)

2014-08-27 11:25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项目经理与客户签订开发合同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组织项目团队、绘制专业领域技术编制表、建立工作分析结构(WBS)以及项目组成员的责任矩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期和预算的分摊,也就是制定项目的进度和成本计划。

  成员能力评估为了让项目组成员各负其责,行文确定他们在项目组里分担的责任是很重要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绘制技术编制表及责任表。在项目开始时就要恰当地搭配好人员、技术及工作任务。随着项目的进展,有可能必须把已分的工作再细分或进行新的调整,为此,项目经理应该清楚地了解项目组成员各自掌握的技术。

  首先,我们可以绘制技术编制表,为项目组人员打分,其方法是按照对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打分。例如,将专业领域分为五个: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工程师、硬件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并将最高分定为5分。随后根据每个成员对上述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打分,熟悉程度越高,打分越高。如此一来,就可以对项目组人员及技术状况一目了然,并据此分配工作。

  技术编制表绘制完成之后,项目经理就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来绘制责任表。该表是项目主管与项目组成员之间的工作合同文件,也是进行人员任用或让其承诺某项工作的重要手段。

  工期与预算分摊责任表一旦建立,就可以进行项目各建设活动的工期估计和预算分摊估计。工期估计和预算分摊估计可以采用两种办法:其一是自上而下法,即在项目建设总时间和总成本之内按照每一工作包的相关工作范围来考察,按项目总时间或总成本的一定比例分摊到各个工作包中;其二是自下而上法,由每一工作包的具体负责人进行工期和预算估计,然后再进行平衡和调整。

  经验表明,让某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进行估计是较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做既可以得到该负责人的承诺,对他产生有效的参与激励,又可以减少由项目经理独自估计所有活动的工期所产生的偏差。在上述估计的基础上,项目经理完成各工期的累计和分摊预算的累计,并与项目总建设时间和总成本进行比较,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调整。

  实例这里用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项目成本和进度的计划安排过程。

  假设某企业准备开发一个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合同双方将系统交付使用作为项目终结的依据,双方同意维护期间费用另行支付。经测算,该项目总开发工作量为4人年,项目总开发时间为50周,项目总成本(包括软件开发成本、硬件成本和开发中的其他成本)为100万元人民币。

  根据相关的责任矩阵,项目经理绘制了项目的甘特图。图中将该项目划分为六大活动,并明确了各活动的工期:系统规划(5周)、系统分析(10周)、系统设计(10周)、系统实现(15周)、系统测试(8周)和系统转换(5周)。

  上述六大活动又细分为22项小活动,各项小活动之间的顺序关系以及每项小活动的工期估计和预算分摊估计如表3所示。在此基础上,可以画出该项目的网络图。

  到此为止,已经估计出该项目中每项活动的工期和项目的总时间。为了确定这些活动是否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我们必须计算出一个项目进度计划,为每项活动的执行提供时间表,这个时间表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最早开始时间(ES)和最早结束时间(EF)

  它们是指在项目合同开始时间的基础上,每项活动能够开始和完成的最早时间。ES和EF是通过网络图的正向计算得到的,即从项目开始沿网络图到项目完成的累计时间。

责任编辑:芊墨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