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传递出这样一个强烈的信息:面对象今年酷热的天气一样的经济形势,中国宏观调控再下狠手:加大土地调控力度,让炙人的中国经济降温。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不断采取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并实施了一些具体措施,其目的就是要控制经济过快增长,但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仍强劲增长了百分之十点九,它高出了中国经济平均增速计划三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态势被众多业内人士称之为“高烧不退”!
经济过热的助燃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银行贷款,另一个则是土地供应。中国在金融调控方面已经驾轻就熟且效果显著。而对于土地调控则显得手段不多,主要原因是,对土地的冲动往往来自于地方政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一个良好的开局,往往争上大项目,建大工厂,设开发区,对土地需求十分殷切,为过热的经济添柴加油。
其实,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土地失控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2004年十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近年来,土地管理和调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国土资源部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土地利用粗放、用地结构不够合理这些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竞相低价出让工业用地;有的地方政府违规分拆批地、越权批地,违法违规用地现象严重。专家认为,这些问题已影响到经济平稳运行和国家长远发展。
专家指出,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专家认为,土地调控要从体制机制入手,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提高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要提高土地收益用于“三农”的比重。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同时要提高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强化地方政府土地管理的责任。省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严格实行问责制。
专家认为,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工作,是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