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
根据人事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认证制度暂行规定〉和〈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110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的通知》(人社厅发〔2008〕75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关于做好2009年度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08〕68号)及我省有关文件精神,为做好我省2009年度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组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考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参加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考试:
(一)取得工程技术、工程经济或工程管理类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投资建设项目专业管理工作满10年。
(二)取得工程技术、工程经济或工程管理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投资建设项目专业管理工作满8年。
(三)取得工程技术、工程经济或工程管理类硕士学位,从事投资建设项目专业管理工作满5年。
(四)取得工程技术、工程经济或工程管理类博士学位,从事投资建设项目专业管理工作满3年。
(五)取得非工程技术、工程经济或工程管理类专业学历或学位,其从事投资建设项目专业管理工作年限相应增加2年。
上述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或学位。
二、考试科目
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设:《宏观经济政策》、《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投资建设项目组织》和《投资建设项目实施》4个科目。
三、考务日程安排
(一)网上报名时间
2008年12月2日9:00~12月22日16:00
(二)准考证下载时间
2009年4月6日~4月10日
(三)考试时间
2009年4月11日
上午 08:30 ~ 11:30 宏观经济政策
下午 14:00 ~ 17:00 投资建设项目决策
2009年4月12日
上午 08:30 ~ 11:30 投资建设项目组织
下午 14:00 ~ 17:00 投资建设项目实施
四、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全省统一实行网上报名。所有报考人员须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陆湖北人事考试网(网址:www.hbrswww.gov.cn),填写报考信息,上传1寸近期正面免冠电子彩照(jpg格式,照片大小在8Kb-10Kb之间,五官轮廓清晰,占满图片框)。
(一)首次报考人员,在网上准确、完整提交报名信息,下载打印报名信息表,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盖章)后,持有关证明材料(身份证、学历或学位证书、从事专业工作年限证明)原件,办理资格审查手续,到市人事局办理缴费确认手续。
(二)续报考生
已参加过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的人员,在网上报名系统中,点击老生报考图标,凭档案号通过网上提交报考信息。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企业的在鄂报考人员,可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报名。
五、考试成绩及信息管理
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为滚动考试(滚动周期为两年),参加考试的人员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4个科目,方能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证书》。
考试信息采用《人事考试管理信息系统PTMIS》进行管理。为了便于考后的信息统计、分析及办证,报名时还须采集报考人员的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国籍地区、联系电话等信息。考前规则模板中增加了上述信息的必录设置。类别、级别、专业及科目代码为:
类 别 | 级 别 | 专 业 | 科 目 |
37.投资 建设项目管理师 |
4.考4科 | 01.投资 建设项目 管理师 |
1.宏观经济政策 |
2.投资建设项目决策 | |||
3.投资建设项目组织 | |||
4.投资建设项目实施 |
《宏观经济政策》、《投资建设项目组织》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投资建设项目决策》和《投资建设项目实施》为主、客观题混合试卷,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采用计算机网络阅卷。请监考人员务必在考前提醒考生:1、答题前要认真阅读答题注意事项(答题卡首页);2、使用黑色墨水笔、2B铅笔作答;3、在答题卡规定的题号和区域内作答。
考生应考时,应携带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的计算器。考场上应备有草稿纸,供考生索取,考后收回。
七、考点设置
全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只设省直考点。
老河口市人事局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