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频指数]★★★★
[考点精讲]
一、横缝设置与施工
1.每天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施工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尽可能选在胀缝或缩缝处,横向施工缝在缩缝处采用设传力杆平缝型。确有困难不能重合时,施工缝应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型。
2.普通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宜等间距布置。不宜采用斜缝。不得不调整板长时,最大板长不宜大于6.0m;最小板长不宜小于板宽。
3.在特重和重交通公路、收费广场、邻近胀缝或路面自由端的3条缩缝应采用设传力杆假缝型。其他情况横向缩缝可采用不设传力杆假缝型。
4.缩缝传力杆的施工方法可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或传力杆插入装置法。传力杆应采用光面钢筋
5.横向缩缝的切缝方式有全部硬切缝、软硬结合切缝和全部软切缝三种。
二、胀缝设置与施工
1.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应设置横向胀缝。普通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和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胀缝间距视集料的温度膨胀性大小、当地年温差和施工季节综合确定:高温施工,可不设胀缝;常温施工,集料温缩系数和年温差较小时,可不设胀缝;集料温缩系数或年温差较大,路面两端构造物间距大于等于500m时,宜设一道中间胀缝;低温施工,路面两端构造物间距大于等于350m时,宜设一道胀缝。
2.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胀缝板应与路中心线垂直,缝壁垂直;缝隙宽度一致;缝中完全不连浆。
3.胀缝应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施工,也可采用预留一块面板,高温时再铺封。
三、抗滑构造施工
1.用钢抹修整过的光面,必须再拉毛处理,以恢复细观抗滑构造。
2.当日施工进度超过500m时,抗滑沟槽制作宜选用拉毛机械施工,没有拉毛机时,可采用人工拉槽方式。
3.特重和重交通混凝土路面宜采用硬刻槽。
[经典例题]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向施工缝设在缩缝处应采用( )。
A.设传力杆假缝型
B.设传力杆平缝型
C.不设传力杆假缝型
D.设拉杆企口缝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横缝从功能上分为横向施工缝、横向缩缝和横向胀缝。横向施工缝构造上分为设传力杆平缝型和设拉杆企口缝型;横向缩缝构造上分为设传力杆假缝型和不设传力杆假缝型。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尽可能选在胀缝或缩缝处。横向施工缝设在缩缝处应采用设传力杆平缝型,施工缝设在胀缝处其构造与胀缝相同。确有困难需设置在缩缝之间时,横向施工缝应采用设拉杆企口缝型。
2.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设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施工时应设置胀缝
B.常温施工时,集料温缩系数小时应设置胀缝
C.邻近构造物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应设置胀缝
D.常温施工时,年温差较小时应设置胀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普通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和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胀缝间距视集料的温度膨胀性大小、当地年温差和施工季节综合确定:高温施工,可不设胀缝;常温施工,集料温缩系数和年温差较小时,可不设胀缝;集料温缩系数或年温差较大,路面两端构造物间距不小于500m时,宜设一道中间胀缝;低温施工,路面两端构造物间距大于等于350m时,宜设一道胀缝。邻近构造物、平曲线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的胀缝应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选项A、B、D可不设胀缝,邻近构造物平曲线或其他道路相交处的胀缝应按规定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