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0年度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东人考函〔2010〕6号
各县区人事局,市直有关部门,中央、省属驻东营有关单位:
根据省人事考试中心《关于2010年度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考函〔2010〕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将2010年度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成绩为滚动管理。参加全部4个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参加2个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方可取得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证书。
二、2010年度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定于2010年6月19、20日进行。具体考试时间如下:
6月19日
9:00—11:00 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
14:00—16:00 土地权利理论与方法
6月20日
9:00—11:00 地籍调查(自备函数计算器)
14:00—16:30 土地登记代理实务(自备计算器)
三、全市设市人事考试中心、三县两区人事局科干办、油田职改办七个报名点。
报考条件按照原人事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人发〔2002〕116号)有关规定执行。
市直报名点报名:报考人员登陆东营市人事考试信息网(网址:www.dyrsks.gov.cn)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选择市直报名点。报考人员应按照网上报名流程如实填写、提交本人报考信息并上传照片,下载《资格考试报名表》(报名表上印有本人的报考信息和照片图像),本人签名后交单位审核盖章,由单位持报名表、报考材料集中到东营市人事考试中心办理审核手续,考生审核通过后进行网上缴费,具体报名、审核、缴费时间见附件。审核地点:山东加工制造业人才市场五楼考试中心(2),咨询电话:8330682.
县区、油田报名点报名:报考人员登录东营市人事考试信息网(网址:www.dyrsks.gov.cn)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按照行政隶属关系选择报名点。报考人员应按照网上报名流程如实填写、提交本人报考信息并上传照片,下载《资格考试报名表》(报名表上印有本人的报考信息和照片图像),本人签名后交单位审核盖章,由单位持报名表、毕业证书原件报送到各报名点。各报名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持报考人员的报名表、报考材料到市人事考试中心办理审核手续,考生于资格审核通过后进行网上缴费,具体报名、审核、缴费时间见附件。
除市直外其他报名点审核电话及地点见下表:
报名点 | 联系电话 | 确 认 地 点 |
东营区 | 8208736 | 东营区政府13楼1310房间 |
河口区 | 3885671 | 河口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
广饶县 | 6442119 | 广饶县人事局职称专家室 |
垦利县 | 2521353 | 垦利县职改办 |
利津县 | 5622992 | 利津县人才市场二楼中室 |
胜利油田 | 8556001 | 胜利油田职改办 |
审核和确认时应提供的材料包括:
1、考生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1份;
2、单位盖章后的《资格考试报名表》(一式两份);
3、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4、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考生在报名时,由于自身原因报错级别、专业或填错个人信息的,由本人承担相应责任。
四、《土地登记代理实务》科目为主观题,在答题纸上作答;其余3科均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
考生应考时,应携带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无声无文本编辑存储功能的函数计算器。各科试卷卷本可作草稿纸使用,考后收回,不再另发草稿纸。
五、报名成功的考生须于2010年6月14日至20日登录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网址:WWW.RSKS.SDRS.GOV.CN)下载打印准考证。因为考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两者缺一不可)下载准考证,所以报名时一定要正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等信息,并于缴费前认真核对本人报考信息,缴费成功后信息仍然有误的责任自负。考生应妥善保管准考证,以备查询成绩和考试合格后办理证书时使用。
六、考试收费暂按鲁价费发〔2004〕56号文件,每人每科62元。缴费办法按鲁人发〔2003〕25号文件执行。
七、2010年度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的考场设置根据报名情况确定。
八、为便于考生学习,国土资源部地籍司组织专家编写了《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土地权利理论与方法》、《地籍调查》、《土地登记代理实务》4本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各报名点在组织报名时,请将以下有关信息告知考生: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北路2号
单位:中国农业出版社文教出版中心
邮政编码:100026
联系人:姚佳
电话:(010)59194907
各报名点、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报名条件,规范管理,确保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五日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