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26699
  • 官方号
    微信公众号
    热门资讯,实时推送
    微信号:jianshe99zb
    官方视频号
    免费直播,订阅提醒
    微信扫码即可关注
    考试指导老师
    扫码了解并领取资料
    微信扫码即可添加
    官方抖音号
    分享更多建工日常
    抖音扫一扫关注
  •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北京正保建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苹果版本:8.5.0

    安卓版本:8.5.0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咨询工程师 > 备考资料 > 复习资料

    2020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考点: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等基础考点

    2019-04-19 18:32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打印
    字体:

    2020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考点: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等基础考点如下,供考生们学习。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一)产出的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GDP)

    (1) 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 名义 GDP 和实际 GDP:名义 GDP 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 GDP.实际 GDP 则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如 2000 年价格)来计算。

    (3)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①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GDP) = 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 + 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 + 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

    ②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

    ③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

    (4)潜在 GDP: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是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2.国民生产总值(GNP)

    (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2)与 GDP 的区别:GNP 以国民为界,GDP 以国土为界。

    国民生产总值(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一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3.其他衡量产出与收入的指标

    (1) 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2) 国民收入(NI):它体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3) 个人收入(PI):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个人一年内所得到的收入总和。个人收入 = 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 个人收入-个人税收支付

    【例题。单选题】按支出法统计的 GDP,是对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间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的汇总,其组成部分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 )。

    A.出口 B.进口

    C.进出口 D.净出口

    答案:D

    解析:支出法核算 GDP,GDP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

    【例题。单选题】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

    A.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B.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C.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折旧

    D.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答案:B

    解析:GDP 的核算

    【例题。多选题】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收入法计算 GDP 的组成部分包括( )。

    A.租金 B.投资

    C. 间接税 D.折旧

    E.利润

    答案:ACDE

    解析:收入法核算 GDP,GDP =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

    (二)就业与失业的衡量

    1.就业、失业的统计概念

    (1)统计方法。

    分为四种状态:非劳动力、劳动力、就业、失业

    (2)失业率:失业率 = 失业人口 / 总劳动力人口

    2.失业的类型

    咨询工程师考点

    3.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失业率

    (1)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零失业率。因为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动态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

    (2)充分就业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的失业率,又被称作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是经济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

    (三)价格水平变动的衡量

    1.通货膨胀

    (1)概念: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当总物价水平下降(即通货膨胀率为负)时,被称作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则是指总物价水平变化的程度。

    (2)通货膨胀的类型。

    ①温和的通货膨胀,10%以内,也称爬行式的通货膨胀。

    ②严重的通货膨胀,10%~100%,也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③恶性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 100%.

    (3)通货膨胀的成因。

    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过度增长,远远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货物。

    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③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指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④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2.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

    (1) 消费物价指数(CPI):度量普通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消费品(包括食品、住房、服装及医疗服务等)的价格变动。

    (2) GDP 平减指数: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的比率。

    (3) 生产价格指数(PPI):衡量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指数

    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形式、衡量

    1.定义:是经济活动水平的交替增长和下降,持续时间通常为 2~10 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

    2.经济周期的形式:衰退和扩张两个阶段。

    3.经济周期的衡量

    (1) 周期性波动是用实际 GDP 与长期增长趋势背离的程度来衡量的。在衰退时期,实际GDP 低于潜在 GDP;在经济高涨时期,实际 GDP 会在短期内高于潜在 GDP.

    (2) 衰退。当实际产出连续 l~2 年下降,而实际 GDP 与潜在 GDP 之间的缺口并不大时, 经济的下降被称作衰退。

    (3) 萧条。当实际产出持续下降,实际 GDP 与潜在 GDP 之间的缺口巨大时,经济的下降被称作萧条。

    (二)经济周期中的失业和价格水平

    1.经济周期中的失业

    (1)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加结构性失业率,周期性失业为零;

    (2)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下时,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结构性失业率以及周期性失业率之和;

    (3)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上时,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此时会伴随快速的通货膨胀。

    2.经济周期中的价格水平

    (1)当经济明显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下,远离充分就业状态时,会伴随通货紧缩或受其威胁;

    (2)当经济接近或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由于各种经济资源供给陆续出现瓶颈,价格水平上涨的节奏会加快;

    (3)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上,接近或达到最大能力时,经济难于或无法供给更多的资源,通货膨胀率会很高并保持增长。

    (三)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经济周期性波动来自于总需求或总供给的变动冲击,通常是由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当消费者、企业及政府改变总支出水平时,波动就会发生。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导致衰退或萧条, 经济活动的大幅上升将会导致通货膨胀。此外,重大发明发生的无规律性、自然灾害与战争等随机事件发生以及经济政策失误等也是导致经济波动的原因。

    (四)周期状态监测指标—PMI

    PMI:采购经理指数

    PMI50 为荣枯分水线。

    当 PMI 大于 50 时,说明经济在发展; PMI 略大于 50,说明经济在缓慢前进;越大于 50 说明经济发展越强势。

    当 PMI 小于 50 时,说明经济在衰退; PMI 略小于 50,说明经济在曼慢慢走向衰退;越小于 50 说明经济衰退越快。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总需求(AD)

    1.概念:经济中的所有实体(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总产出数量。

    2.总需求的构成: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需求(G),以及净出口(x)。

    3.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

    (1)政策因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2)外生变量:国外产出、资产价值、技术进步、其他

    (二)总供给(AS)

    1.概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体内的企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社会的总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呈现正向相关的关系。

    2.构成

    (1)按照供给物形态: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

    (2)按照最终用途:消费品供给和投资品供给;

    (3)按照来源: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

    3.总供给(AS)变动的决定因素

    (1)潜在产出:投入品、技术和效率

    (2)投入成本:工资、进口品价格、其他投入品价格

    (三)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总水平

    1.总供求的均衡决定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

    AD 和 AS 的交点决定均衡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在均衡点的上方,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价格面对向下的压力;在均衡点的下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价格面对向上的压力。

    2.实际均衡产出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潜在产出)

    在经济运行于长期趋势线下方时,总需求(AD)低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与总供给(AS)形成低水平均衡,决定了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的产出。

    2.实际均衡产出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潜在产出)

    在经济运行于长期趋势线上方时,总需求(AD)高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与总供给(AS)形成高水平均衡,决定了高于潜在产出水平的产出。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使实际均衡产出趋近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潜在产出水平。

    【例题。单选题】按支出法统计的 GDP,是对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的汇总,其组成部分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 )。

    A.出口 B.进口

    C.进出口 D.净出口

    答案:D

    解析:GDP=C+I+G+NX

    【例题。单选题】目前我国部分应届大学生毕业后,处于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这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答案:A

    解析: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例题。多选题】

    下列属于总需求构成的是( )。

    A.生产需求 B.出口需求

    C.政府需求 D.个人需求E.消费需求

    答案:CE

    解析:总需求的构成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以及净出口需求。

    【例题。单选题】

    通常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总供给的变动

    B.总就业的变动C.总需求的变动D.价格总水平变动

    答案:C

    解析:经济周期性波动来自于总需求或总供给的变动冲击,通常是由总需求的变动引起。

    四、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路径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

    □价格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

    2.宏观经济政策的路径

    稳定经济的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总需求而发生作用,即主动地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积极地影响总需求水平。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1.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

    ○帮助经济达到无通货膨胀、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产出水平。

    (2)实现路径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规模,来改变商业银行体系的贷款能力,控制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量。

    (3)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最重要)

    ○准备金率(强有力,较少被采用)

    ○贴现率

    (4)货币政策类型

    ○宽松货币政策

    ○紧缩货币政策

    (5)货币政策对贸易平衡的影响

    ○当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赤字)时,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降低利率,进而使本币的国际价值贬值,导致出口增加、进口下降,净出口的上升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

    ○当存在巨额贸易顺差(盈余)时,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提高利率,进而使本币升值, 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净出口的下降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

    2.财政政策

    (1)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减税、组合使用上述两种办法。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削减政府支出、加税、组合使用以上两种措施。

    (2)非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或内在稳定器

    ○税收增加(减少)使支出和总需求降低(上升)。

    ○转移支付(或“负税收”)与税收收入的表现恰好相反。

    五、经济增长

    含义:经济增长代表的是一国潜在 GDP 或国民产出的增加。它决定一国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

    (一)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GDP 增长率

    □人均 GDP 增长率

    □劳动生产率

    (一)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指经济增长中减去所有投入要素(劳动力、资本)加权平均后的总和增长,也就是经济增长中除去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贡献后的“余值”部分。

    (二)经济增长的要素和主要源泉经济增长的要素

    △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

    △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

    △资本(机器、工厂、道路);

    △技术(科学、管理、企业家才能) 经济增长要素之间的关系

    △总生产函数-Q=AF(K,L,R)

    (三)促进长期增长的政策鼓励技术进步

    增加国家人力资源储备的教育和培训投资

    实施有助于增加国民储蓄、投资和研究开发活动的税收政策

    • 公开课
    • 辅导课程
    • 免费直播
    新人有礼:体验课+免费资料+专享优惠
    精品题
    正保刷题宝

    · 全国联考

    · 模拟实战

    · 真题精选

    免费 扫码免费做题
    学习社区
    • 备考交流
    • 微信
    • 抖音
    • 视频号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共同进步!
    寻找学习搭子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