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总图运输方案的内容
总体布置与厂区总平面布置;
竖向布置;
运输方案;
厂区道路布置;
绿化布置;
总图技术经济指标。
(一)总体布置与厂区总平面布置
1.总体布置要求
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工业园区布局规划,结合工业企业所在区域进行全面规划。
满足生产、运输、防震、防洪、防火、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职工生活设施的需要,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分期征地。
不同类型的装置应按生产性质、相互关系、协作条件等因素分区集中布置。
产生有害物质的工厂,必须采取治理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期避免布置在窝风地带;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符合标准。
2.厂区总平面布置的要求:
(1)建(构)筑物应联合多层布置;
(2)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
(3)近远期工程应统一规划;
(4)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费用;
(5)与厂外交通相适应,与水、电线路相适应,减少转角,运距短、线路直;
(6)合理确定厂区通道宽度;
(7)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油/气输送管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应严格执行规范;
(8)改扩建项目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调整理顺现有总图布置。
(二)竖向布置
确定建设场地上的高程(标高)关系,合理组织场地排水。
(1)应与总体布置和总平面布置相协调;
(2)满足生产工艺、场内外运输装卸、管道敷设对坡向、坡度、高程的要求;
(3)充分利用地形,合理确定标高,力求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4)保证场地排水通畅。
(三)运输
企业物流系统:原料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运输是物流活动的核心。
1.厂外运输方案(原料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的运输方案)
2.厂内运输方案(生产物流的运输方案)
标准轨距铁路运输——原材料和成品大批量运输;
无轨运输广泛采用——厂内运输以汽车运输为主;
短运距的厂内运输——电瓶车和内燃搬运车、叉车运输;
带式输送机——经常的、大量的松散物料运输。
(四)厂区道路
1.道路布置的要求
(1)满足生产、运输和消防的要求,合理分散人流和物流;
(2)与厂外道路衔接顺畅;
(3)与厂区的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铁路、管线、绿化等布置相协调;
(4)尽可能与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
(5)综合考虑确定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6)人行道应结合人流路线和厂区道路统一考虑布置。
2.道路方案设计的内容
包括道路形式、路面宽度、纵坡及道路净空的确定,以及路面结构的选择。
其深度需满足总平面布置、土石方量计算和投资估算的要求。
(五)厂区绿化布置
总平面布置的内容之一,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严格控制厂区绿化率,用地范围内不得建造“花园式工厂”,同时绿地率符合有关标准。
(六)总图技术经济指标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五项指标构成。
是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及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
是土地预审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可用于多方案比较或对比,可用于衡量设计方案。
1.投资强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项目总用地面积。
2.建筑系数及场地利用系数
①建筑系数=(建筑物+构筑物+堆场用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②场地利用系数=建筑系数+[(道路、广场及人行道占地面积+铁路占地面积+管线及管廊占地面积) ÷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场地利用系数不在现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之内。
就一般工业项目而言,其建筑系数应不低于30%.
3.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m,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4.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占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5.厂区绿化系数=厂区绿化用地计算面积÷厂区占地面积×100%
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绿地;
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
二、总图运输方案比选
1.技术指标比选
2.总图布置费用比选:土石方、地基处理、地下管线、防洪抗震设施。
3.其他比选内容:
(1)功能比选;
(2)拆迁方案比选;
(3)运输方案比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