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安全评价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浅谈水利安全检查

2013-12-17 16:04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警钟长鸣”是水利安全生产一贯的方针,搞好水利安全检查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本人就水利行业如何开展安全检查浅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水利行业安全检查的类型及任务

  综合性安全检查是根据安全生产形势需要,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上级组织的对水利系统各单位全方位的安全大检查,其任务是解决全局性的水利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专门性水利安全检查是根据安全生产形势需要,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上级组织的对水利系统内部分专业的专项安全检查,如水库防汛安全检查、渔业安全检查、水利建设安全检查、水库管理安全检查、乡镇供水安全检查、地方电力供变电安全检查、地方电力发电安全检查等,其任务是解决所属专业的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这些综合性和专门性安全检查,根据其开展检查的不同时间可以分为平时安全检查、节日安全检查和突出性安全检查。

  平时安全检查的任务主要是解决平时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节日安全检查,如元旦、春节安全检查,“五一”、“十一”安全检查,主要任务是解决节日期间出现的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突击性安全检查如渔船运行安全检查、汛前安全检查、供变电安全检查、水库安全运行检查等,其任务是根据突然出现的带倾向性的安全生产问题开展突击检查,解决存在的水利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二、水利行业安全检查的方法和重点

  水利安全检查一般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由领导带队,有关业务人员参加,深入安全责任单位,采用看现场、查资料、访群众、听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的方法进行。要把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到水利安全检查的始终,重点检查水利安全责任单位的安全生产机构和领导是否落实;水利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水利安全生产的全员岗位责任是否明确并实施到位;水利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否整改;水利安全事故是否按照五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隐患未肖除不放过、事故责任人过错责任追究未落实不放过、事故损害救济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干部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依法进行了处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安全事故隐患要疏理成项,督促安全责任单位逐项解决。

  三、提高水利行业安全检查质量的方法

  1、精心制定水利安全检查方案是确保水利安全检查质量的前提。水利安全检查不能一轰而起,盲目行事,要根据水利安全生产的形势,正确确定参加安全检查的人员及其职责,正确制发水利安全检查方案及相关资料,并建立水利安全检查的信息沟通网络和后勤保障体系。

  2、严肃认真是确保水利安全检查质量的基本要求。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搞好水利安全检查,在水利安全检查中,既要认真细致,不放过蛛丝马迹,又要面面俱到,不留死角。既要脚踏实地,眼观八方,耳听六路,又要善于动脑,明察秋毫。既要高唱赞歌,张扬成绩,又要包公唱黑脸,揭短挑刺。既要查隐患,摆问题,找差距,又要搞分析,订措施。切忌搞形式主义,否则一害自己,二害国家和人民。

  3、认真解决水利安全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是确保水利安全检查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水利安全检查要进行认真总结分析,努力寻求水利安全生产规律,精心拟订解决水利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的工作方案,对水利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倾向性问题,要采用督办和监察督办的方式加以解决,要根据水利安全检查汇总的情况,表彰先进,批评后进,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安全生产检查的作用。

责任编辑:玛门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