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安全评价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2014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安全性评价中缺陷隐患的查评整改工

2014-01-15 17:01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盐城供电公司通过2年多的安全性评价工作,使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各项规章制度、基础资料得到健全,电网结构更趋完善,设备健康状况显著提高,安全生产的风险度明显降低,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1.加强领导,做到组织、排查、责任三到位

  1.1 重点抓好查评缺陷隐患的整改工作

  (1) 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重点抓,全面落实查评缺陷隐患的整改工作。

  (2) 领导重视,广泛动员,层层发动,提高广大员工对查评缺陷隐患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员工克服畏难情绪和歇一歇的思想,积极投入到整改工作中来。

  (3) 在机构调整、人事变动后,及时调整充实公司安全性评价领导小组和专业组成员,强化查评缺陷隐患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

  (4) 公司领导分阶段、有重点地主持召开查评缺陷隐患整改工作会议,及时协调和解决查评缺陷隐患整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2 深排细查,力求缺陷隐患排查到点到位

  公司领导及专业组将专家查评出的缺陷隐患对照查评标准和查评依据,进行认真的学习和消化,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和缺陷隐患排查流程图,开展缺陷隐患到点到位的排查工作。

  具体方法是:以查评缺陷隐患为基本内容,各单位分门别类下发至各工区和班组,从班组开始对照排查,把每条缺陷隐患分解到具体的点位。各班组将排查出的缺陷隐患汇总后,填写缺陷隐患点位表,逐级上报。由单位汇总上报市公司并列出整改计划表,再分解到工区和班组。按照这样的模式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方位排查,为公司制定详细的缺陷隐患整改计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3 制定计划目标,落实整改责任制

  (1) 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公司

  按照专家查评意见,依据缺陷隐患的性 质,分门别类,按轻、重、缓、急,逐级落实“六定”工作,即定整改计划,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资金,定整改时间,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督办人。

  (2) 明确缺陷隐患整改的目标

  公司提出要通过整改,确保全公司缺陷隐患整改率达到90%,力争达到95%.

  (3) 落实缺陷隐患整改工作责任制

  公司制定了《安全性评价查评缺陷隐患整改考核办法》,对各单位、部门、员工在缺陷隐患整改中的责任和奖惩作了具体的规定。

  2.强化过程控制,实行动态管理

  2.1 明确查评缺陷隐患整改工作的责任

  针对缺陷隐患点位,明确生产设备部分由各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牵头,生技部门(专职)负责;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部分由各单位第一责任者牵头,安监部门(专职)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市公司各专业组负责对各单位缺陷隐患整改工作的督查;安监部门负责定期通报各单位缺陷隐患整改情况,每月跟踪考核,促使每个单位、部门都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2 强化查评缺陷隐患整改的过程控制

  为确保查评缺陷隐患整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防止整改工作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和形式主义的发生,公司运用整改过程控制方框图来指导和监督整改过程。要求各单位、各基层班组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缺陷隐患的整改资料,逐月逐级上报,把资料管理工作贯穿于缺陷隐患整改的全过程。对缺陷隐患的整改工作必须与相应的整改计划、月度报表、图纸资料、工作票、操作票、图片等一起进行全过程的闭环管理,使查评缺陷隐患整改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责任编辑:玛门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