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工程管理 > 正文

国际项目管理的发展特点及我们的对策

2006-11-02 09:19    【  【打印】【我要纠错】

  项目管理是一种特别适用于那些责任重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这类任务越来越多,人们对项目管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专业界的活动也日益频繁。国际项目管理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我国应该如何发展项目管理,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各行各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国际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尽管人类的项目实践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将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分析研究,其历史并不长,从第一个专业性国际组织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65年成立至今不过三十余年的时间。经过这三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国际专业人士对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概念已有了初步共识,各种专业性组织如学会、培训教育机构,咨询服务机构和研究与开发机构等等,如雨后春笋,竞相成长,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据报道,一些国际知名的学术组织和大公司,如IEEE,IBM,Motorola, Boeing等等也都特别青睐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及其证书制。分析当前国际项目管理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用三大特点,三个热点来概括。

  三大特点是:

  · 全球化的时代特点

  · 多元化的行业特点

  · 专业化的学科特点

  三个热点是:

  · 证书制热

  · 培训热

  · 软件热

  1、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与经济的全球化。因为竞争的需要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促使了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具体体现是:

  · 国际间的项目合作日益增多。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往往都是通过具体项目实现的。通过这些项目,使各国的项目管理方法、文化、观念也得到了交流与沟通。

  · 国际化的专业活动日益频繁。现在每年都有许多项目管理专业学术会议在世界各地举行,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吸引着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 项目管理专业信息的国际共享。由于Internet的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已在国际互联网上建起了自己的站点,各种项目管理专业信息可以在网上很快查阅。例如美国PMI 的“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整本书都可以从网上查阅或下载。

  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既为我们创造了学习的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高水平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2、项目管理的多元化发展。

  由于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活动都可以按项目来运作,因此当代的项目管理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以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规模而出现。在行业性方面,建筑业的项目实践历史最悠久,随后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国防工业,继而是各行各业,现在也受到了高科技产业及各种社会大型活动的重视,开始在这些领域发挥它的作用。在项目类型方面有各种不同角度的理解,如宏观、微观,重点、非重点,工程、非工程,硬项目、软项目等。正是因为项目类型的多样化,有的项目是指大类,如城市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有的项目则是指一件小的具体任务,如筹办一次运动会,举办一个培训班等等,莫衷一是,很不规范。反映在项目的规模上,也有类似情况,项目的范围有大有小,时间有长有短,涉及的行业、专业、人员也差别很大,难度也有大有小,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项目管理方法。

  3、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学科发展。

  在这方面近十年来项目管理也有了明显的进展,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美国PMI从1984年提出至今,数易其稿,并已将其作为该组织专业证书制考试的主要内容。欧洲IPMA和其他各国的项目管理组织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体系。

  · 学历教育从学士、硕士到博士,非学历教育从基层项目管理人员到高层项目经理形成了层次化的教育培训体系。

  · 对项目与项目管理的学科探索正在积极进行之中,有分析性的,也有综合性的,有原理概念性的,也有工具方法性的。国际项目管理组织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建立有关国际机构与论坛,以求发展全球项目管理的专业化与标准化问题。世界各国关于项目管理的专业书籍大量涌现,有关学科发展问题的呼声也很高。

  4、当今国际项目管理发展的三个热点。

  · 证书制热。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证书制是项目管理人员资质认证的制度。美国的PMI在PMBOK基础上开发了PMP认证制度,它代表了一种专业权威机构对从事项目管理人员的资质认可,也是一种牵引市场需求与学科发展非常有力的举措,从84年开始申报时只有50多人,到现在每年申报考试的有数千人,申请者不仅来自美国政府及各大企业,而且也开始扩展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在英国实施了多年的证书制基础上很快发展了一套ICB(International Competence Baseline,国际项目管理资质标准)体系。其特点是把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分为四个等级,通过一定的认证程度授予D、C、B、A四级证书。同时也允许各国的专业组织在ICB的基础上建立可以结合本国特点的NCB(National Competence Baseline,国家资质标准),这一体系得到各国专业组织的关注,预期在国际上会有较快的发展。

  · 培训热。由于项目管理从业人员日渐增多,培训的需求急骤增长,世界各国的学校,专业学术组织,专业培训机构,咨询公司等,纷纷提出可以满足各种层次需求的培训计划和方案。例如单是美国PMI从1998年3月到11月就安排了9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举办的研讨及培训班。一般每个班都有4~6门课程可供选择,与专业证书考试相结合,两者是相得益彰。在欧洲,IPMA每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都安排有专业培训课程,内容广泛且注重实用性,如项目的准备与启动、项目的风险管理和多文化的项目管理等等。

  · 软件热。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面对各种复杂的项目有大量的信息、数据需要动态管理,要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使用先进的方法和工具,1996年PMI对项目管理软件测评时,所涉及的63个商品软件,从几十美元到几十万美元不等。有数据表明,在美国项目管理人员中有90%左右的人已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项目管理软件,有面向计划与进度管理的,有基于网络环境信息共享的,有围绕时间、费用、质量三座标控制的,有信息资源系统管理的等等。

  综上所述,当代项目管理发展之快已超过了我们的想像,美国Fortune杂志预言,项目管理将是下一个世纪的首选职业,从上述分析可见,这一预言不是没有道理的。项目管理历来为我国有关领导所重视,但问题是行业分隔性强,政府部门较多地关注政策性问题,企事业单位往往把它作为临时性的任务处理(这也确实是项目管理的特点),任务结束也就很少过问了。因此在分析了当代项目管理发展的特点后,急需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我们的发展思路。

  二、关于推进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考

  当前世界为项目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如何抓住时机,努力使项目管理与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是迫在眉捷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加快我国项目管理在实践应用、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学科建设等全面发展的步伐。在应用方面应特别注意认真总结我国多年来的项目实践,并结合我国实际,跟踪国际发展水平,建立起我国的项目库,案例库;在理论研究方面要鼓励多学科介入和跨行业交流;在教育培训方面要加快学历教育的步伐,尽早设立我国项目管理的硕士点、博士点,积极开展在职培训;在学科发展上要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项目管理的学科体系建设。

  2. 加大培训力度,以推进证书制为突破口,促进专业人员水平的提高与学科发展。从国外发展经验看,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做法,它完全靠专业的权威性吸引着广大项目管理从业人员真正为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而努力。由于证书制本身既要结合本国情况又是处于动态发展之中的,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先以引进为主,在引进的同时也组织力量开发既结合我国特点,又考虑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专业证书制。

  3. 尽快在政府支持下巩固与发展我国项目管理的学会组织。学会在专业学科的发展中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特别是像项目管理这样多元化发展的学科。美国PMI和欧洲IPMA以及世界各国的学会组织的作用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国项目管理学会成立已有近10年的历史,有了比较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沟通,我们希望得到政府在政策上强有力的支持,将现有的学会充实提高,作为全国一级学会与国际有关组织平等对话,尽快准予出版项目管理的专业杂志,进行国内外交流。

  在世纪交替的时刻,我们有一种紧迫感。据了解,人们常常拿以下几个条件来看一门学科是否成熟,即:高等学校有没有人开课?可不可以授予学位?有没有专业刊物及专业性的学术团体?总体看来,我国在这几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基础,但差距还很大。要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还需要有极大的投入。

工程管理及信息化网·钱福培 欧立雄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