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寨·水·街——“建筑与水”国际概念竞赛方案简介

2006-12-27 11:22    【  【打印】【我要纠错】

  一 “绀宇凌霄”的魅力

  长江三峡工程将于2009年全部竣工,按照三峡大坝正常蓄水方案,今后三峡库区水位在145~175m上下呈规律变化,比现在高程高出数十m .目前已知文物点有1208处处于三峡淹没区海拔高程175m以下(地下文物767处, 地面文物441处)。 其中重庆市忠县石宝寨周边场镇将被全淹。

  忠县石宝寨位于三峡地区中部,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距今县城37km,东至重 庆市万州区51km(水路)。作为三峡游线著名的旅游景点,1979年 11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对外开放。石宝寨依附山体,形似“玉印”,故名“玉印山”。寨顶坝上有“米石”,俗称“流米洞”,又名“石宝”。据《四川通志》载,“明末,谭宏起义,自称‘武陵王’,曾据此为寨”,故名“石宝寨”。12层摩崖寨楼飞檐展翼,层层收缩,四周竹树环绕,花木葱茏。底层宽,顶层窄,气势锐意,激人攀登。愈往上爬,天地愈宽,到达顶峰天子殿,额枋上书“绀宇凌霄”。

  石宝寨的奇特,合民间传说、地势、建筑于一体,具有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内涵。而历代文人墨客、过船行者更是对玉印山及周围上下的建筑诗化描绘,传颂远播,把石宝寨的知名度推到空前程度。石宝寨被石宝镇围绕,小镇尺度小巧,镇内街道蜿蜒转折,随地形起伏,围绕石寨一周,极具地方建筑特色。石宝镇与隔长江而峙的西沱云梯街相互呼应,构成了这一区域独特的地方建筑风貌,具有很高的风景旅游价值和地方建筑文化价值。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三峡工程蓄水至175m,将使石宝镇全淹。石宝寨 被淹至山门,成为立于长江中的一个孤岛,石宝寨与石宝镇“唇齿相依”的环境联系将不复存在。

  作为富有特色的“历史地段”,石宝寨地区的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了规划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实际的规划设计工作由北京建工学院承担,其“就地保护”方案利用围堤解决了寨楼与山体被水环绕带来的景观及压力问题,但并未重点解决石宝寨周边场镇淹没问题。因此在这次概念竞赛中,我们希望对后者作一个探索。同时,由于三峡水位175m蓄水线下类似大小集(场)镇多达140余个,其中相当部分有传统风貌特色,本研究也对其他类似地段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 设计的开始

  1 自然

  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资料,目前石宝镇一带枯水季节长江水位高程118m,库区蓄水后,玉印山成了四面濒水的孤岛,石宝寨楼门将淹没2m.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有两个问题随之而来:一是原有“街—山(寨)—街”的呼应关系变为“水—山(寨)—水”,自然景观发生了显著改变,而且必将导致进出山交通方式与视点的变化。二是库区水位并非固定不变,如何整治好水退后的地面景观也是一个难题。

  2 民俗

  石宝镇老街围绕玉印山相伴而生,当地居民在山下世代居住,生生不息。街与山,街与寨已形成牢不可分的共生关系。逢“一、四、七、九”赶集,不仅是当地人购物、交往的重要时间,也吸引了周围场镇,是当地主要的民俗活动。这一切,将随着库区蓄水不复存在。

  3 经济

  石宝寨地区经济条件与旅游业的兴衰息息相关。石宝寨的存在使得商业得以繁荣,而必要的商业设施也极大地方便了过往游客。镇、寨、人处于环环相扣的联系状态。水库蓄水后,街道消失,居民将移居到1km 以外的新城,经济活动面临着衰落。

  三 模式的构想

  1 “跃迁式发展”

  面对上述特殊条件,我们提出“跃迁式发展jumping develop-ment”的观念,以特殊的思维方式去适应特殊的现实。石宝寨地区面临的是环境的突变,与之相适应的也应该是居住模式的突变。在特殊条件下,不宜过多拘泥于当地传统地方做法,可以采用大幅度,甚至是跨越式的演进方式,不妨将其称作“跃迁式发展”。基于这种观念,我们在水淹没的玉印山周边规划设计出一条新街道。相对于传统的民居发展过程,这种新形式可以被看做是一次“跃迁式发展”。或许,这恰恰触及到民居的本质:“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2 统一规划与自助修建

  石宝镇这样多年形成的场镇,在街道之间、邻里之间已形成一种十分牢固的共生关系。店铺在街道中的位置、规模,对商业效益的高低有极大影响。 我们提出的方案(题为A Flexible Street by Yangtze River),是一条在原有老街位置上重建的街,随着水位的上下变化可以改变空间形态。我们采用“统一规划——自助修建”这样一条思路。

  ① 统一规划。选择现在高程在168m左右的街道进行布置,沿用原有街道脉络,从距山体较近的西北向南延伸。定下4.5m×2.4m的柱网结构。考虑到通常民居的开间为3~4.5m,设计面宽4.5m;由于采用现代建筑结构,兼顾建筑模数,进深以2.4m为基本模数。库区蓄水后,水面距街面的高度大致可分为1~3层。这部分高度也是水位变化时产生空间变化的重要部位,并根据位置不同设置浮动平台,解决水位变化的空间适应性问题。

  ② 居民参与。根据自身需要与原有位置,居民购买已划分出的柱网(一般为1~3个开间)。购得确定数量的开间后,也拥有了纵深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可扩展面积。在主体结构上,可以灵活划分自身需要的空间。政府鼓励居民利用原有民居中的可用构件,部分木板墙体、梁、檩、瓦及门窗均有可能再度使用。当地居民已有相当的独立建设的能力与传统,同时还应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建议,在一定的外立面节奏控制范围中进行建设,以创造出一种“新民居”形式。

  3 季节与形式

  新街道的形态具有双重性质——“水上的街”与“陆上的街”。每年的冬季(11月~2月)是库区蓄水期,而夏季(6月~9月)则是落水期。从空间和气候两个因素考虑,建筑具有固定与浮动两部分,从而产生两种典型剖面形式。

  ① 蓄水期。水面以上为单层建筑,形似水乡。主要交通流线为“H”形,西南民居中的凉厅子空间在这里兼作交通敞廊。逢赶集日,店铺可以在敞廊外侧扩充销售面积。延伸至水面以下的台阶,作为亲水性空间。在新的街区中同样重视船与建筑的传统关系,而且将船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在2~3个开间之间,可划分出独立的停船点,宽度设计为4.5m ,从水面可以十分便捷地进入建筑。扩展了街道的通达性,利于发展旅游交通。根据需要,可以在建筑的固定部分之外增设上下浮动单元,“H”型柱既为结构承重结构又是浮动单元的上下导轨。浮动单元底部为轻质材料,上面可建房,也可作浮动平台。

  ② 落水期。水位下降后,原有石板路已完全暴露出来,上下两种交通系统叠合起来,增加了行人的通行容量,也符合夏季该地区旅游旺季的需求。同时街道尺度改变,由冬季两侧的单层建筑变为2~3层建筑,其中二层楼板是随水位下降而下降,由横梁支撑在二层位置。同样,居民可以利用原有穿逗式民居中可拆装构件进行填充、分隔。结合西南地区生活方式,这部分空间适合安排茶馆、小吃。浮动单元下降后,同样也带来了气候适应性的改变,通透的架空柱廊,上下错位的对应关系,适应西南地区夏季炎热的气候特征。

  在新建街道的一定位置,结合规划需要,设置了通往山体的联系(走廊、浮桥),与山体的联结位置同样尽量保留原有交通关系,以利用原有部分道路节点与景观对位关系。

  在设计过程中,焦点始终落在该地区的特殊条件上,探索从“普适设计”到“地方设计”的理念。然而,“地方设计”也并非简单因循过去的形式与符号,而应探索其内在精神与发展模式,这才是真正的继承。这份方案更多地探讨了山体周边的景观、人文环境的再生问题上。选题虽然是虚拟的,但我们希望以这次设计竞赛为契机,对一种新的保护再生模式作一些研究。

  一处有价值的历史环境,必然是一个多重要素构成的系统,研究其“再生与发展”,需要综合考查物质形态、文化脉络、经济发展等多重要素。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充分认识并主动探索这样的系统,“神形兼备”的历史环境必将更多地呈现出来。

褚冬竹

延伸阅读:建筑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上一篇:景园建筑学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